恩施大峡谷石林故事?
恩施大峡谷石林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的石林景观奇特且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与土家族的英雄人物有關。相传在很久以前,土家族地区发生了一次大洪水,人们生活陷入困境。为了拯救受灾的民众,土家族的一位英俊青年带领大家修建了一座堤坝。然而,在修建过程中,青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堤坝的建设。
这位青年毫不畏惧,他挺身而出,用尽全力将这块巨石搬走。在搬石的过程中,他的身体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化作了石头,永远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青年,人们将这里命名为“石林”,并将他的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石林美景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一位仙人在这里欣赏到了石林的美丽景色,便决定在此地修行。他将自己的道行融入了石林之中,使这里的石头更加奇特、美丽。因此,人们认为石林是仙人所赋予的特殊美景。
总之,恩施大峡谷石林的故事充满了神奇与传说,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游客在欣赏石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传,玉帝曾派遣九条神龙下凡守护九州,转眼一千年过去后,这九条神龙都修炼有成。于是,玉帝召唤它们到这里汇聚,然后共引飞天。
之后,它们飞升的地方变得不一般,开始藏风聚气,成了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恩施文化遗产有哪些?
恩施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9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体育、传统技艺等。
民间文学:温朝钟的故事。
传统音乐:咸丰花锣鼓、毛坝山民歌、巴东民间吹打乐。
传统舞蹈:打土地、地花灯。
传统美术:利川剪纸艺术、利川刺绣。
传统体育、友谊与竞技:黄氏家拳。
传统技艺:恩施响铜乐器制作技艺、皮鼓制作技艺、咸丰老鹰红制作技艺、鲊辣椒制作技艺等14项。
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3项,包括传统音乐唢呐、高腔山歌,传统舞蹈龙舞,传统戏剧、灯戏等。
此外,恩施土家女儿城非遗特色街区涉及非遗项目28项,包括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9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14项和州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5项等。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恩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等待人们去挖掘和传承。
舜避丹朱是什么典故?
《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尚书注疏》“舜典”中载:“孟子云,尧崩,三年丧毕,舜避丹朱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朝觐者,不之尧子而之舜;狱论者,不之尧子而之舜;讴歌者,不之尧之而讴歌舜。”
舜,姓姚,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舜出生于上虞,耕于历山。笔者查阅资料,关于舜耕历山的传说地,全国竟有21处之多。这与舜年轻时遭后母及名叫象的异母弟的虐待,迫使其四处漂泊有关。后来,唐尧禅位于舜,德泽黎庶,恩被百姓,声誉日隆,百姓出于钦敬,都希冀舜帝曾在自己家乡劳作过而为荣,也不无之故。
舜何以要避丹朱,这就得从尧舜禅让说起。
尧有九子,长子名丹朱,丹朱骄奢淫逸,为人暴戾。洪水泛滥,百姓忧心如焚,而丹朱却无动于衷,大泛其舟于洪涛取乐。洪水退后,舟搁浅于泥,丹朱竞逼百姓堆沙推舟。“陆上行舟”便典出于此。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尧舜禅让”的亘古美事。
关于唐尧的禅让,太史公在《五帝本纪》中如是说:“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时乃传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其实,尧舜禅让,是件偶然的又极其复杂并十分艰苦的事。最先,唐尧看好巢父与许由。此二人是阳城(今洪洞)的大贤,威望很高,一天,唐尧亲自登门拜访了巢父,将禅让之意说了一遍,巢父听后不接受。不日,尧继访许由。许由不但不接受禅让,而且遁耕于洪洞的九箕山中不出。可尧十分看重许由的智慧和公心,便紧追至九箕山说:“禅让不受,做个九州长吧。”而许由连九州长也不肯接受,然尧还是执意劝说不愿意离去。于是许由感到这是一种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了的耳朵。《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时,是这样记着的:“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许由洗耳,问其故,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真可把唐尧气坏了。(这两人也只是明哲保身的家伙,算不上真正的大贤。真正的大贤,应该以天下为己任的,而他们只是为了贪图自己的所谓独善其身,而忘记了天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恩施的红色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恩施的红色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