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第四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一)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时;
(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
(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五)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城市主干道与次主干道怎么划分?
1、地位不同: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最宽的,往往贯穿整座城市,而且能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而次干道是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2、功能不同:主干道主要用来联系重要交通枢纽(国道、省道等)、重要生产区(工矿企业等)、重要公共场所(商业中心、学校、++中心、政党委机关、等)及其他重要地点。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3、宽度不同: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4、形式不同: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1.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各区和与国道、省道相通的交通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市内主要干路,++中心,市领导机关所在地,商业繁华街点,重要生产区,外市活动及游览路线。
2.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3.支路:是居民区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地区的交通路线,为连接次干路与街坊路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4.街坊路: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巷道路,供居民通行的道路。
道路最左边的车道是快车道和超车道吗?
同向两车道,左车道是快车道,右车道是慢车道;同向三车道以上时,靠左的车道是快车道,中间的车道是行车道,靠右的车道是慢车道。相关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第四十四条: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在快速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按照快速车道规定的速度行驶,未达到快速车道规定的行驶速度的,应当在慢速车道行驶。摩托车应当在最右侧车道行驶。有交通标志标明行驶速度的,按照标明的行驶速度行驶。慢速车道内的机动车超越前车时,可以借用快速车道行驶。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扩展资料: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一)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时;(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五)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参考资料: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市中心道路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市中心道路中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