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地区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武进知县等职,政绩显著。率军平定了湖北、湖南等地群蛮,开拓西南地区,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参与熙宁变法,协助推行新法,变法失败后被贬。

1,南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

2,南平郡王:郑成功,南平第一位状元:黄裳。

3,南宋状元,宰相,诗人,英烈:文天祥

4,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宋代名医:宋慈。

5.南平理学名家游酢,南宋诗人严羽,南宋名臣李纲。

6,通鉴纪事未本的作者:袁抠,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这些都是南平历史的骄傲!

南平的历史资料拜托各位了3Q?

杨芳(1770——1846),字诚斋,原秀山九江乡(解放后划归松桃)人,土家族,行伍出身,戎马五十载,征战十万里,镇压过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也平定过新疆张格尔叛乱,粉碎英法帝国主义妄图分裂祖国的梦想,晚年还参加第一次++战争,深得满清皇帝的赏识。历任总兵、提督,参赞大臣,被封为一等果勇候、太子太傅、建威将军、荣禄大夫。 糜奇瑜(公元1762年一1827年),字象舆,号朗峰,秀山县中和镇人。奇瑜少时,沉默寡言,读书专注,文思敏捷。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上拔贡,第二年选为户部七品小京官。嘉庆三年(1790年)顺天乡试中举后,历任户部主事、军机章京、员外郎、郎中等职。嘉庆十六年(1811年)。升任福建省台湾兵备道兼督学政,加授按察使衔。 王宏实先生(1887一1968年),名兆荣,秀山县中和镇西街人,国立四川大学第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 李稷勋字瑶琴,四川秀山人。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传胪,授编修,官邮传部参议。

福建闽北的地貌?

福建闽北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综其间,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低山区地貌特征。主 要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呈西北,东北高,西南、东南渐低,其中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福建的最高峰,又有“华东屋脊”之称。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致使闽北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日照1700至2000小时。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9℃。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250-30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适于旅游。

闽北在历史上曾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勤劳智慧的闽北人民发明了中国印刷史上最早出现的顺昌竹纸和先进的建阳麻沙雕版印刷技术,制造了在中国瓷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窑黑釉瓷器,并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制茶工艺。

为什么闽南文化的影响比闽北文化深远?

文化融合是因为地理位置接近,不同文化间频繁往来就会形成文化融合,这不是很正常。

漳州南部到潮州府城比到漳州府城更近(漳州南部历史上曾属于潮州,但那太过久远,唐以前也远未形成现代的方言格局)。在汕头衰落之前,潮汕对漳州南部一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泉港(惠北)一带到莆田也比到泉州传统城区更近,和莆田仅仅是隔了个湄洲湾。泉港界山镇,是在明代由仙游划到泉州的,所以那里直接就是讲的莆仙话。

不同之处在于漳州南部受潮汕文化影响的有好几个县,基本算半壁江山。潮汕话跟闽南话本就接近,所以也不会因为方言融合而导致太大的交流问题。

而泉港受莆田影响的不过几个镇。莆仙话跟闽南话有很大差异,因此融合形成的头北话跟泉州主流方言也有不小差异,导致在以前往往受到排斥。

(当然往大了说,莆田也是闽南和闽东文化融合的地带,因此莆田和泉州、福州都有文化相似的地方。)

泉州人会把潮汕人当成北方人,肯定是因为不了解潮汕的语言文化。加上年轻一代方言能力普遍下降,有些听不懂就会直接改口普通话,可能由此产生一些误会。

其实别说闽南和潮汕,就是泉漳两地的人也没办法一上来就流畅沟通,用普通话交流都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双方各自使用家乡话,就很明显是同一类方言,接触越久也越能听懂。潮汕话也是同样,潮汕话和闽南话的主要差别是在词汇,口音也是接触越久越能听明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北历史文化讲座心得感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北历史文化讲座心得感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南平地区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闽北历史文化讲座心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