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河北邯郸——春节扔愁帽

古赵都城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河北风俗都有什么?

河北省民俗风情丰富多彩:除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外,农历二月二是龙头节,民间流行抬龙王,有蔚县的引龙节、满族的引龙、赵县的龙牌会等节庆活动。河北普遍盛行庙会,旧时的庙会内容比较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诸如拴婴许愿、问医取药、求雨祈福、驱魔修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的倡导下,人们摒弃了封建迷信的做法,利用庙会做买卖,调解物资余缺,进行城乡物资交流等。河北有句老俗话:“赶集上会做买卖。”

这里的赶集、上会,也就是去赶庙会的意思,庙会上做买卖。庙会会期少则一天,多则一个月。

1、一到腊月初八,河北人家家户户都要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稠粘的腊八粥。

2、二月二在河北,农村早起有挑龙蛋的风俗,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男主人用水桶从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传二月二的水井里会有龙蛋,挑回家里以求风调雨顺,取吉祥之意。

3、河北的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河北省有哪些习俗?

河北民俗风俗

河北省境内北有燕山,西依太行,山区面积比较辽阔。山里人热情好客,自古成俗。

冀西一带山里的居民,把家里来客人做为“吉利”的预兆。如果哪一家一年之中没有住过客人,就被认为来年不吉利。客人进家后,饮茶、吃饭、上菜均用大碗,不用盘、碟。饮茶时,碗里不能喝干。如果碗里没了茶,主人就会马上斟上一碗,直到喝剩了半碗为止。吃饭时,筷子要随时拿在手里,不能停放在桌上,否则会被误认是“瞧不起”主人。直到两根筷子平放在碗口上时,才被认为是吃饱了。只要筷子不平放在碗口上,随时就有可能再给盛上一大碗。北部燕山深处的一些地方,因冬季比较寒冷,各家各户都生火烧炕。家里来了客人时,总要被安排在最暖和的炕头,与主人全家同睡一条大炕,不能避嫌。哪一家门前有果木树,如果外地的客人从树下经过,住脚停看,只要有成熟的果子,主人立刻就会爬上树去采摘。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土特产,象燕山板栗、赞皇大枣、涉县的柿干等等,客人不能拒绝,带走的东西越多,主人越高兴,认为自己被客人看得起,下一年的收成会更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过年习俗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北过年习俗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河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河北过年习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