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大名臣?
1、刘大绅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授山东新城县令。后迁文登、朝城县令及云南武定同知。当了十多年的七品小官。由于为官公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深受人民的爱戴。竭力任事,政绩颇多,有巡抚曾代嘉庆帝朱批“好官可用”四字
2、王绍兰(1760~1835)字畹馨,号南陔,自号思维居士,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清朝大臣。
清嘉庆二年至六年(1797~1801年)任闽县知县兼海防同知,管理南台民政和诉讼事务。
海防同知署设台江地区霞浦街。
在任期间,办事认真,多审理冤案和抑郁,被人民称为好官。
后升任泉州府知府、兴泉永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
3、宋湘(1756年-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清代中叶著名诗人。
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入翰林院。
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出任云南曲靖知府。
到任时,正遇秋涝洪灾。
他立即组织救灾抢险,并很快制服了水患。
水患平息后,又发展当地经济,开展纺织业,被誉为“贤吏”。
后又被调往广南永昌大理,以及代理滇西道员等。
4、沈初,平湖林埭清溪人,清雍正七年(1729)生,字景初,号萃岩、云椒。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
5.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生平简介: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著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
康熙时期的李尚书是谁?
康熙时期的李尚书是李光地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康熙时期的李尚书是康熙时期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他因“居官优善”、“清廉”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康熙的褒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他因“居官优善”、“清廉”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康熙的褒奖,不久被拔擢为吏部尚书。
康熙时期的李尚书是李光地。在君臣交往的过程中,康熙皇帝对于李光地愈发喜爱,以至于李光地母亲去世后,他下诏让李光地夺情。
李光地最终向康熙请了九个月的假,回家治丧,而这件事亦是当时人攻击他的一个理由。
晚年的康熙经历了诸子夺嫡,他看着儿子们拉帮结派,视亲人为仇人,互相攻讦争斗,心中的感受可想而知。
所以,康熙经常将李光地召入宫中,与他长谈,其中并不见得都是政务,有时只是大吐苦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泉州廉洁历史人物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泉州廉洁历史人物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