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中找不到哪一诸侯国的专门记载?
《国语》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这八国之外的诸侯都没有专门记载,尤其是韩赵魏三个战国诸侯国。
资料延伸: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先秦时期属国别体史书的是哪两部?
先秦时期属于国别体著作的是《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国语》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将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展现了出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一共有33卷,约12万字,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是哪一部?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相传是由春秋时期的学者左丘明所著。《国语》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八国的历史,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前947),下至周贞定王十六年智伯被灭(前453)。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以其相对进步的政治观点,对春秋时期的政治专制和++做了披露。《国语》重视民意,倡导任人唯贤,具有很进步的民本思想。《国语》关于春秋时期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的记录,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雕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语偏重记述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语偏重记述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