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十大民间传说?
居太行之巅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形之高,有与天为党之称,因此古称上党。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积淀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开荒创世。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文化。从目前已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一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察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因此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专家学者根据珍贵的古典文学、文献史料考证发现,华夏文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均起源于我们雄奇状美的太行山上,而且世代相传,凝结并升华成了中华民族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性格特征的精神写照。
古代传说中的女娲就是在今长治县上郝村天台山上,炼顽石补仓天、治洪水平烈火,免生灵于涂炭。反映了这位刚烈女性民族大无畏的浩壮气概和先民对生存空间的热烈情感,并体现了一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而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挽弓射九日,化枯焦为绿荫,救黎民于水火的“后羿谢日”的地方则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的老爷山上。后人把后羿尊为神,在山上立庙祭祀,并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形成古庙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百谷山〔今长治老顶山〕“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即所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转折。如今百谷山上遗有神农井、耒耜洞与百谷泉。而在长子境内的羊头山上是神农遍尝百草而得嘉禾之处。长治县的黎岭相传是炎帝耆国的地方,在这里他奠定了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基础。炎帝女儿女娃也正是在长子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因此长子县的发鸠山至今被传为精卫填海故事发生的地方。
河南开封红色故事一百字
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孙中山铜像,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字里行间,笼罩着英勇悲壮的氛围。
沈竹白先生,是十一位烈士被杀后由他将他们安葬的。沈竹白,原名嘉炎、号明甫,祖籍浙江绍兴,后迁河南许昌。1878年生,自幼聪颖,1905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结识了张钟端等人,积极参与革命党与保皇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论战,在《河南》杂志上发表文章。1908年回国定居开封。任中州公学总办、河南提学使署督学,暗中联络同志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张钟端组织河南起义时,担负政、学界的联络工作。起义当晚柴德贵发动突然袭击,包围会场大肆捕人时,沈竹白亦遭逮捕,旋即被释。有消息说是由北京某权威人士出面始获准释放的。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钟端等十一烈士惨遭杀害,暴尸荒野,无人敢于收殓。“白沙盈赤血、飞雪幂横尸”,真是惨不忍睹。沈竹白尤感伤痛,他不计个人利害,决心收殓遇难同志的尸体,他一方面与慈善机关疏通关系,利用他们的名义;一方面找到操办丧事的杠铺商量,请他们出人收尸。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带领杠夫亲至刑场寻找烈士遗骨。由于事过数日,又是夜晚,视线不清,尸骨很难辩认,当晚急匆匆把收得的尸骨抬到开封南关官坊义地,在事先早已挖好的墓穴中安葬了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农村历史典故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农村历史典故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