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的习俗有哪些?
朔州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其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朔方祭孔”活动。每年的9月28日,在朔州市区的孔庙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数千名师生身着传统服饰,高呼“孔子万岁”,向伟大的圣人致敬。此外,朔州还有“壶口瀑布冰灯节”、“朔州灯会”等传统节日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日常生活中,朔州人还保留着许多民俗习惯,如婚礼上要娶新娘回家送白酒、过年时要贴“福”字、吃饺子等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朔州的文化底蕴,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和情趣。
朔州的其他习俗?
除了农历八月十五的盂兰节外,朔州还有其他许多习俗。其中,每年春节期间的“打春牛”是最为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街上表演舞狮、舞龙等节目,以及打春牛游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此外,还有传统的民间婚礼习俗、祭祀活动等,这些都是朔州独特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朔州结婚有什么婚俗礼仪主要是女方?
一般的嫁娶礼仪都要有严格的讲究:
1.1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阶段。议婚一般先由男方托媒人提亲,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采。若双方同意,即请算命先生测生辰"八字",核定双方是否相合。
1.2定婚
定婚也称定聘,经过仪婚,如果一切相合,就要商定彩礼。一切"礼金"或"聘金"都已经议定并列成礼单,仪定聘日后,男方只纳"礼金"的一部分,俗称"上半礼"。然后,交换庚贴,交换庚贴以后,就是正式定婚了,同时这也称许亲。有的在交换庚贴是,双方要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有的还讲究互换"龙凤贴",即男方贴上印有"龙",女方贴上印有"凤",一般还要互送定亲物。男方送女方的有:银钱、衣服、首饰、什盒等;女方要送男方的有:文房四宝、瓷瓶、扇子、荷包、红裤带等。不论贫穷还是富裕,红裤带是必不可少的,隐喻拴系在一起的意思。
1.3成婚
成婚也就是娶亲。由男方选择吉日,给女方下"娶贴",双方都提前准备。迎亲的前几天,男方就要把彩礼、衣物、首饰、酒肉送给女方;迎亲的前一天,女方就要把陪送嫁妆如:桌椅、箱柜、被褥、梳妆用具等送给男方。
女儿出嫁前夕,往往要在家"阴脸",也就是避日晒不出门,一般都要二、三十天。出嫁前一、两天,母亲要给女儿"开脸"。也就是美容、修脸,如:整眉、拔汗毛、剪鬓角。黎明前,要将发辫梳成发髻,这个就成为"上头",这就表示姑娘要做媳妇了。
迎亲的仪仗形式有繁有简。一般为三乘抬轿,两、三匹马,富裕人家五乘抬轿。三乘抬轿就是单娶单送,五乘抬轿就是双娶双送。有的地方新郎要去女方家迎亲的,但有的地方新郎就不去的。男方娶亲的和送亲的均骑骡马。迎亲的仪仗,从前之后都要有炮手,开道旗、鼓乐、花轿、骑乘。娶亲的人是在女方家娶的,一般都会受到女方家的筵席款待,还要吃一些简单的茶果、油炸食品,这称为"穿茶"。新娘上轿头蒙红盖头,由兄长抱到轿上,以免脚着地带走娘家好运。迎娶路线回时不走来时路,讲究走大回环。返回是如果经过寺庙、井台、碾磨的时候,就要用红毯或红布遮掩新娘坐的轿窗,意思就是以防白虎星、鬼邪等开打扰。如果行走路上有水井、洞口、窟窿的地方,都要用红纸遮盖,为了避邪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朔州的习俗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朔州的习俗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