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跟宗祠的区别?

“宗祠”和“祖祠”(或“公祠”)都是祠堂,其区分在于所奉祀的是否是一世祖(始祖或始迁祖)。宗祠是一世祖祠。祖祠或公祠,是一世祖的子孙的祠堂,各房派的祠堂,这是古代祠堂名称的一个规矩。当今命名祠堂,有的沿用这个规制,有的不一定遵守。

潮阳姚氏具有在“潮阳县”地域(今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的祠堂之多(20有余),堪称中国姚氏第一,始祖村古埕有6个,邻近的和丰村(俗称浦东姚村)也有6个。因为潮阳县城棉城有姚氏大宗祠保元堂(也是潮阳姚氏宗祠理事会、潮汕海内外姚氏宗亲理事会的驻地),是始祖祠,因此,潮阳其他姚氏祠堂无一敢称“宗祠”,都是“祖祠”。

说了“宗祠”和“祖祠”的区分,顺便说“家庙”和“宗庙”。

“家庙”也是祠堂,只是此祠堂必定出过大官,才敢称“家庙”。例如,在福建漳州市龙海市紫泥镇锦田村(韶溪派姚姓村),有4个(还是3个?)祠堂,其中有一“姚氏家庙”,因该祠出过[清]广东福建水师提督姚堂,悬挂了“提督军门”匾。我尚不知多大的官才可称“家庙”、要不要经朝廷敕誥或批准。

而“宗庙”(或“太庙”)是皇家的“祠堂”(“祖庙”)。北京长安街天安门东侧曾有“劳动人民文化宫”,正是明清二代皇家的宗庙。“家庙”是臣民的祠堂,“宗庙”是皇家的“祠堂”,不可混用。

旅加摄影家 凤阳姚廷明(路明)计划出大型画册《中国姚氏宗祠》。我支持姚廷明此善举,因此在姚网发了“广东姚氏祠堂名录”、“广西有哪些姚氏祠堂?”、“湖南有哪些姚氏祠堂?”、“福建有哪些姚氏祠堂?” 、 “广东有哪些姚氏祠堂?” 、“山东有哪些姚氏祠堂?”等几个帖,以期发现东南沿海各省更多姚氏祠堂。我的标题不用“宗祠”,而用“祠堂”。

明朝削藩手法?

明朝削藩的代价非常高昂。从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开始,永乐帝朱棣削藩为止。在这期间,大明朝经过几年的血雨腥风,兵祸不断,建文帝丢了皇位,装疯卖傻逃过一劫而逐渐崛起的朱棣荣登大宝,方孝孺这样的读书种子被诛杀,与其说是削藩,不如说是闹剧与惨剧,叔侄之间的各种相爱相杀,比美国大片的情节都精彩。

(朱允炆)

先说说建文帝削藩的背景。

朱元璋把天下留给朱允炆后,燕王、周王、齐王、湘王、代王、泯王互相暗中煽动,朝廷表面平静,内部暗流涌动,朱允炆仅仅凭借是朱标的儿子就能获得皇位,让这些跟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藩王们内心极度不平衡,虽然不敢明面搞事,但暗地里互相倾轧的小绊子还是不少的。对于新登基的朱允炆来说,消除隐患势在必行。

如何消除藩王势大的隐患?朱元璋曾经与朱允炆探讨出可行之法

朱元璋封诸王卫边,与朱允文说:“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分封藩王是朱元璋为了稳定边防定下的治国方略,确实收到很好的效果,朱元璋活着绝对可以强势压住各个手握大权的儿子,一旦朱元璋归天,这些藩王很可能各怀心思。朱允炆就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他问道:“虏不敬,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沉吟良久,反问道:“汝意如何”?朱允炆回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深以为是。

那时候的朱允炆思路非常清晰,削藩的策略也很是高明,与西汉主父偃推恩之策非常相似,削其地,或变置其人,诸王侯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南北对调封地,让藩王更加弱小,如脱水的鱼儿,徒劳挣扎。可惜啊,一个人的出现让朱允炆的削藩之路彻底失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建漳州太庙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建漳州太庙的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明朝削藩手法,福建漳州太庙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