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是哪个民族的建筑?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是苗族的传统建筑。除此之外,吊脚楼还在壮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少数名族聚居地分布。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3]
吊脚楼是苗族的传统建筑。除此之外,吊脚楼还在壮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少数名族聚居地分布,吊脚楼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栏式建筑,这是一种通过木构底架将建筑承托出高于地面的房屋,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分为楼上楼下两层。
凤凰古城形成的历史?
1、凤凰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古城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
2、民国3年(1914年),沱江的确涨了一次三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流量每秒达1200立方米,上游被洪水掠来的房屋、树木漂过桥顶,席卷而去,南岸一号桥墩的分水尖被撞,虹桥,受到重大创伤。这时新任湘西镇守使的凤凰人田应诏,为了表现革命后的改革和新政,美化凤凰古城,主持修复虹桥。
3、修复后的虹桥,加固了桥墩,补砌了桥面,拆除了桥上木栏,改建成木结构吊脚楼木板房一栋,与桥面长度相符,两侧各建大小相等的木房12间,开设有土特、南杂、小百货商店,中间有3.6米宽的人行长廊,上有屋顶遮盖,可避日晒雨淋。顶部两侧各装一排花窗,既可采光,又利空气对流。桥面两头各立拱牌坊门一座,由田应诏上书“虹桥”二字。
吊脚楼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是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的。
吊脚楼也叫“吊楼”,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结构形成与气候关系?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的建造是因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湘西吊角楼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西吊角楼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