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香烟恋上手指来自哪篇文章?

出自莫言的《绝句》

原文如下:

香烟恋上了手指,

手指却把香烟给了嘴唇,

香烟亲吻着嘴唇,

内心却给了肺,

肺以为得到了香烟的真心,

却不知伤害了自己!

是手指的背叛成就了烟的多情,

还是嘴唇的贪婪促成了肺的伤心。

人生如烟, 岁月无痕, 烟自多情, 却把自己烧的什么也不剩!

拓展资料: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最早的香氛?

古代各朝对焚香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焚香被不断神化,从一般生活需要发展到宫廷、佛教、圣事、圣地需要;从实用发展到华贵神圣。

由于焚香质的变化从而推动和促使焚香器具的迅猛发展,故制造出各阶层需要、花式繁多的焚香器具来,满足焚香者信奉、理念、心愿和愿望的需求。根据考古发掘的熏炉数量和年代分析,古时候用熏炉焚香最盛行的当算汉代,大量的汉代熏炉出土证明了当朝对焚香比较重视,十分盛行;当时社会已相当发达,物质已得到满足,人们朝向古代精神文明方面追求。

汉代熏炉不仅品种多,数量也多,有金属和陶瓷两大类;博山炉最精美绝伦。唐代使用贵金属制造熏炉,有二层及三层之分,最著名的要算“球型万向形熏炉”,小小熏炉包含着的高科技让现代人惊讶。宋代以动物造型制造熏炉形成一种风格。明代宣德炉最为名贵。清代绚丽多姿、富丽堂皇的景泰蓝香炉在发展中得到创新。焚香习俗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给无数的焚香者带来幸福与追求。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

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于是,香具也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香品与香炉相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图书烟标上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图书烟标上的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最早的香氛,图书烟标上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