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精神指的是什么?

什么叫公共精神?可以这样解释:

公共精神是指孕育于公民社会之中,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的以社会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取向,且渗透于政治经历、文化领域的精神传统。

或简单概括为: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

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公共”两字身上,用中国话来说叫“天下为公”,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天下是大众的。公共是集体所享有、存在或理解的处境、观念和行为,在现代道德公共精神中,譬如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在公开场合吸烟、不要大声喧哗。

这些属于被社会推崇和认可的公共行为,也正是公共精神的表现,维护和营造我们共有的事物和环境,最终使大家都受益。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的《19世纪的中国》这一章节中谈到说:

孝道或族权是或许是孔子伦理中最大的弱点,孔子伦理中与常理相去太远的也就在于此。家族意识会削弱人的公共精神,赋予长者过多的权力会导致旧势力的肆虐……孔子宣扬的孝道有碍于公共精神的发展。

罗素的这番话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因为这是他在19世纪发表的一部作品,所以里面有一些时代因素。譬如他说“家族意思会削弱人的公共精神”,他的理由在于中国人太过于注重孝道,而在不孝之道中最严重的情形就是绝嗣断绝了对祖宗的祭祀。

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说罗马人和希腊人也曾经像中国人一样注重孝道,但是在历史上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家庭关系也随之淡化。但中国相反,孝道更加受到重视,家族关系更加密切。由于孝道对应的是家族,而不是国家,所以它和爱国主义不同的是爱国主义容易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孝道至多会表现为受贿和阴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各种精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各种精神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上各种精神,中国历史上各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