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历史典故?
石勒捧杀王浚
王浚是西晋的将领,他在八王之乱中逐渐壮大自身实力,在五胡乱华的时候,他偏安一隅,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其势力范围在幽州一带。
当时,石勒占据着邺城,正准备想办法吞并王浚,于是向谋士张宾问计。张宾说:王浚名为晋臣,实际上是想自立为王,只是怕天下英雄不服他。他想要得到将军,就好比项羽想要得到韩信一样。我们不如先向他称臣,极力吹捧他,让他失去戒备,再趁机偷袭。
于是乎,石勒采用张宾的计谋,向王浚献上大量金银财宝,表示愿意拥戴他称帝,还派使者给王浚送去一封书信,极力吹捧王浚。信件内容如下:
“石勒本是个小胡,是戎族的后裔,正值晋朝纲纪松弛,海内饥饿暴乱,百姓流离困厄,于是逃命到冀州,聚集在一起,以救性命。现在晋朝国运沦丧,远移吴会,中原没有主人,百姓无所寄托。唯有明公(王浚)殿下,在各州各乡享有厚望,为四海所推崇,做帝王的,除了您又有谁呢?石勒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兴义兵,诛杀暴乱,正是为了给明公扫除一些障碍。希望殿下顺应天时,登上皇位。我石勒拥戴明公,如同天地父母,明公应该体察我的一片诚心,像对待儿子一样给以慈爱。”
王浚刚开始还有些怀疑,于是问石勒派去的使者王子春:“石勒属于当世英才,据守赵国旧都,可成鼎足之势,为何却向我来称藩,似乎不太可信吧?”
使者王子春能说会道,又是把王浚吹捧了一番,回答道:石将军(石勒)英才,的确如您所说。但是明公(王浚)在中原的威望,声名播于八方,胡人和++都仰慕已久,又岂是我们小小的一个襄国的力量所能比拟的?石将军之于明公,就如同月亮对于太阳,江河对于沧海。当年项羽、公孙述也曾称霸天下,但最终都身死兵败,这些都是石将军的前车之鉴。自古以来,只有胡人做名臣的,而没有做帝王的,石将军尊奉明公,正是顺应天意啊!”
记录北京故宫历史变化的相光关故事?
故事一: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适合历史故事的花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适合历史故事的花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