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定都哪?

隋朝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高祖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高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世祖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世祖;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隋朝

别名 隋,大隋,隋杨

民族 汉族

帝王

杨坚

杨广

杨侑

杨侗

杨广活了多少岁?

活了49岁。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144][135],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大业十四年三月丙辰日[145](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

杨 广 (568—618),初名英,字阿摩(意即金龙摩天),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为隋文帝杨坚第二子,母为文献独孤伽罗皇后。汉太尉杨震十五世孙, 隋朝 第二任皇帝,都大兴(长安),年号大业,在位十五年,享年51岁。

隋炀帝的名字是?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

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581)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开皇二年(582),设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杨广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他上任后,广揽人才,笼络人心,任用贤能,为人称道。开皇六年(586),又转为淮南道行台尚书令,拜雍州牧、内史令。开皇八年冬,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开始,隋文帝任命杨广为行军大元帅,率90总管51.8万大军南下江淮伐陈。隋军水、陆并进,迅速占领了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杨广进入建康后下令惩治奸佞,杀-污吏,查封陈朝府库,秋毫无取,得到了江南士庶的称誉和拥戴。灭陈后,他因功进为太尉,再次担任并州总管。当时,陈朝的一些残余势力不服隋的统治,纠集力量,伺机反隋。隋文帝令杨广领扬州总管,镇守江南地区。几年后,突厥进袭中原,杨广又领命为行军元帅,率兵出灵武(今宁夏陶乐县)抵御突厥。未遇敌而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兴历史人物陈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兴历史人物陈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隋朝定都哪 大兴历史人物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