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故事读后感?

火把节还乡,蒙化府一个叫“陆向荣”的腊罗拔送的。昨晚,在鼓楼西大街,李杰和万晓利带着一拨俊男靓女,在馆子里喝酒唱歌,我因远离了酒神精神而不得不找点书来读。《大理彝族民间故事》汗血马般奔来,找到了它的骑手。

认真读伍呷写的序,觉得去过美国的知识分子,就是比去过其他国家的“龟”强悍与敬业。分卷地读下去,很多已在小时候剥玉米的夜晚,听妈妈讲过。如今再读,觉得后续敷衍真是有意思哪:谁都不愿意听了,老子可以强迫着讲给儿子或女儿!

大理彝族民间故事,与大小凉山、贵州的不同:大理自彝人建立南诏国起,就在阿闭(也就是“毕摩”啦)彝族口传文化的基础上,自愿地接受了中原来的道教和藏地来的佛教,这使民间故事有着超现实主义的高拔;宗教取消英雄,大理人民似乎更愿意以平和、中正、慈善、悲悯的情怀示人(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消极避让,沉溺于风花雪月与爱情之中,丧失了进攻世界的野心)——宗教这一套,显然无法直面残酷的现实,六诏之后,数千年风流云散,才有李文学出来,收拾了云南河山,但也无法逃脱被活刮的命运——大理彝族没有逃脱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被杀戮与被分割:元跨革囊,宋挥玉斧,唐标铁柱,沐英定边,改土归流……也真够难为了我的祖辈们。

扯多了。在这本大而厚的书里,还见到了我乡族人施增菊,以及我的一中师姐杨梅花,作为收集整理者,在南涧乡间采录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没有白培养她们。

贵州宣慰府历史?

1、贵州宣慰府建于蜀汉时期,原坐落于大方县北郊螺蛳塘畔的,时称罗甸王府,到明代史始称贵州宣慰府,明朝天启四年因战争毁于一旦。

2、电视剧《奢香夫人》在贵州省大方县贵州宣慰府拍摄的。彝族古代有十二个著名的君王政权。“策尼勾则”中,慕俄格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君王政权之一。自彝族六祖分支时起,到妥阿哲封王后,即定王都于大方。经历几代君王前后历时80年修建起的慕俄格王城,修建王宫于城中。历经唐、宋、元、明的王国分封历史,至明代王宫成了宣慰府衙,九重宫殿(九层衙)辉煌而瑰丽。大方县极具彝族文化,是中国仅有的古彝圣地。奢香夫人是明朝时期的伟大人物,拥有非凡的历史政绩,一直被后人所歌硕。今天,大方县境内的彝族人更是以历史人物为榜样

3、贵州曾有四大土土司:水西安氏、播州杨氏、思州田氏和水东宋氏。元朝时期设立土司制度,以鸭池河为界划分水西、水东。播州大致在遵义等黔北地区,思州则在以开阳为基地的黔东北地区,水西以毕节、大方一带为主,水东则以鸭池河以东的贵阳、龙里等地为主。四大土司中尤以水西彝族土司历史最为长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蜀汉时期。一直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才消亡,持续近1400年。甚至比很多中原王朝的时间都长,有“百年王朝,千年土司”的

彝族年的来历30字左右?

彝族年,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十月或十一月举行,具体的日期根据各地彝族同胞的择吉日而定。这个节日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

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在南诏时期,骠信有《星回节》记载:“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一》中也有“令序当金行,搜歌遍中州。岁元穷律吕,日夜放春秋”的诗句。

彝族年的头夜被称为“觉罗基”,第一天叫做“库斯”,主要活动是杀猪祭祖,祈求先祖保佑人丁兴旺、吉祥安康等事宜。一个村寨宰杀过年猪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辈分高者先杀猪,辈分低者后杀猪。

彝族年的周期是三天,但是在正式过年前,就开始了敬祭祖灵和敬请祖先回家过年的仪式。这个仪式叫“九龙几”,由男性家长主持,参加者为家中全体成员,一般在傍晚举行。其核心内容是迎接祖先与儿孙团聚,表达子孙的孝敬,并祈求祖先赐福,共同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彝年节。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元为了彝族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元为了彝族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彝族民间故事读后感 和元为了彝族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