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的历史?

袁山因袁京而得名,声誉布于四方。历史长河滚滚奔流,王朝换了一个又一个,袁京归隐宜春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宜春也始终披戴着袁京道德人格的光辉。

到了隋朝开皇十一年,也就是公元591年,隋文帝杨坚鉴于东汉末年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度混乱不堪,决定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据志书记载,由于土人文盛起义造反,于是撤销了当时管辖宜春、新喻、萍乡等县的安成郡,并因宜春之地历来为“湘赣孔 道”、“富庶腴田”而决定新置袁州,管辖宜春(当时叫宜阳)、萍乡二 县。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崇拜隐士文化,隋文帝杨坚尤其突出,特别喜欢隐士,若是有人给他说哪里有隐士,他必定派人不惜一切代价请来委以重任。从而当时撤郡以后许多闲散官员纷纷效仿前去隐 居,希望引起朝廷注意再被重用,于是隐士风气盛行。

而其中就有一位奇人杜淹,据《新唐书.杜淹传》记载:“隋开皇中,(杜淹)与其友韦福嗣谋日: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乃共人太白山,为不仕者。文帝恶之,谪戍江表。”意思是说,杜淹聪慧好学,一直得不到重用,就与同乡好友韦福嗣(时隋吏部尚书韦世康次子)说:“皇帝喜 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现在我也去太白山隐居,请你来举荐,隋文帝发觉后,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但后来杜淹被李世民重用,成为初唐宰相)。 但从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隐 士风尚很盛,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说的就是这种风气。但客观上朝廷倡导隐士美德,却又让历史上真正德行高洁,才学超卓的隐士 得到揄扬。袁京当时扬名天下已久,宜春五里山早因他声名之盛而改名袁山,因而州治也就以他之姓冠名,袁州即此诞生。同时,在此前后以隐士命名的州县也很多,如隋未唐初时,在浙江桐庐县设置的严州,就是以与袁京齐名的东汉大隐士严子陵命名;隋朝开皇十八年 (598年)设立茂名县,亦以著名隐士道士潘茂之名命名。从此,宜春这块土地成为赣西的州府中心,开始了绵远漫长的历史进程。作为处 于中心位置的宜春县,就与袁京和袁州结下了千年之缘。

宜春人文历史?

江西宜春原先叫袁州府,下辖四县,宜春,分宜,萍乡,万载。袁州府地处罗宵山脉,辖地高山纵横,青山绿水,有武功山,明月湖,温泉等名景点。万载古城,位于宜春万载县,明代,江西分没13府,宜春万载属袁州府,清江属临江府,高安,上高,宜丰属瑞州府,丰城,奉新,靖安,铜鼓属南昌府。另外,又分五道,南昌,瑞州属于南端道,袁州,临江辖于湖西道。

宜春袁州区双桥和青龙桥的历史和结构谁知道?

秀江双桥坐落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城西,横跨美丽的秀江河 编辑本段建造历史  90版《宜春市志》记载:1951年12月修建的双桥,长186米;1984年10月在原秀江桥旁加建的双桥,长204米。 编辑本段结构设计

双桥都是钢筋混凝土拱桥。51年的秀江桥是宜春市区最早的跨河机动桥梁。84年的秀江大桥每个桥墩上面又有五个小孔,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拱桥建筑风格。 编辑本段建筑原理

钢筋混凝土拱桥因铰的构造不易处理,多采用无铰拱,只在小跨度中使用双铰或三铰拱,以上承式或中承式居多。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它比钢拱桥更易造型装饰,可建成各种造型的拱桥,如多跨的高架峡谷拱桥,不同曲线形(圆弧、椭圆、抛物线、悬链线等)的拱桥,以及脱离石拱桥传统形式的片拱、桁架拱等。 编辑本段桥梁现状  51年的秀江桥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84年的秀江大桥目前仍是城西唯一的的机动车跨河交通桥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宜春袁州区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宜春袁州区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袁州区的历史_宜春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