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说的拉祜节什么意思?
“拉祜年”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拉祜年 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征太阳和月亮,小粑粑象征星星和五谷丰登,在农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让它们和主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艾粑的由来和意义?
艾粑,是荣昌的传统特色小吃,由艾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
吃艾草粑的寓意,寓意事事平安顺利、兴旺发达。
艾粑节:亦称“二月二”。侗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毗连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当天,人们将洗净的白头翁的枝梗叶花掺入浸胀的糯米,舂成粑粑,合糖捏成汤圆,或烙成饼,配上油茶、米花、芳香可口。晚餐前,全家同食。今晚,姑娘和小伙们打来艾粑油花,或由小伙子位卖糖煮艾粑汤圆,共庆佳节。
十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及特有节日?
1.花脸节花脸节,是云南丘北彝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丘北的彝族群众就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 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经过发展,“花脸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脸之机选择意中人的狂欢活动。
2.泼水节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刀杆节(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由来于一个传说,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
4.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粑粑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粑粑节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