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西汉跟大唐时期的乐器都有哪些?

汉:主要有筝、琵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乐器数量骤增。

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

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匏琴、轧筝、风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幢箫、义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

唐朝有昆曲吗?

没有,唐朝音律乐器运用完善。

乐曲++李龟年,唐明皇开创梨园先祖,后期长停留悦耳声中欣赏舞娘漫妙的身姿,开始沉迷乐坊游走,不断地打造求新意识,与胡旋舞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刚柔并济风格。

在发展过程中,又开始琢磨刻画出人物扮演需求,有人物就要有故事核心思想,表演形态出现,制造规格把美呈现出来。

箫的由来?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我国考古发掘最早的乐器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贾湖遗址延续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发现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众多实物证明,骨笛在此由5孔发展到8孔的完整历程。[1]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 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的形象。但单管箫当时多称“笛”。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箫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据传说,箫最初是由黄帝的一位宫廷乐师所创造,用来演奏祭祀和宫廷音乐。

在中国古代,箫被广泛应用于宗教、儒家礼仪、军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领域。在汉代,箫被列为“六律”之一,成为宫廷乐器之一。在唐代,箫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当时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在现代,箫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演奏、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

唐代音乐家排行

吕才(600-665)唐初哲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博州清平(今山东聊城)人。少好学,善阴阳方技之书,天文、历算、历史。舆地、军事、医 药等学术均所擅长,龙精于乐律。贞观初年曾受诏参论乐事,为“秦王破阵乐”协音律,并按李世民亲制“破阵乐图”教习乐工一百二十八人,披甲执戟而舞。显庆中,又曾奉唐高宗李治之命修订“阳春白雪”等乐曲。

赵耶利(563-639)唐代琴家。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以琴艺名于时,从学者甚众。`他所用谱式“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末成,后人认为可能与“碣石调幽兰”相似。著有“琴叙谱”、“弹琴手势图”、“弹琴右手法”等书,又修订琴曲五十余首,都已散失。

白明达,西域胡裔,身世不详,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琵琶手,又擅长作曲。随突厥阿史那公主入长安后,在作曲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才华,曾经历北周、隋、唐三朝,一直受到宫廷的器重。

裴神符,唐代宫庭乐师,西域疏勒人。为贞观年间琵琶名手;最早废木拨而用手指弹奏,革新了琵琶的演奏技术。善长作曲,有“火风”、“倾杯乐”等作品。

李龟年,唐代音乐家,宫廷乐师,梨园乐人。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乐器历史故事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乐器历史故事视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问西汉跟大唐时期的乐器都有哪些_唐朝有昆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