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的故事100字?
(一)从小爱劳动1886年12月l日,四川省仪陇县李家湾,一个男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总司令,新中国第一个元帅朱德。朱德从小热爱劳动,4岁就帮妈妈干活,5岁时,他就学着割草、拾柴,帮家里干些杂活。朱家附近没有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妈妈再也没有力气去挑水。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却发现缸里的水满满的。妈妈感到很奇怪,于是连着几天都不打水,可是水缸每天都是满满的。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妈妈起了个大早,这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在悄悄地挑水。妈妈又惊又喜,紧紧地把朱德搂在怀里许久说不出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开场时袁老谦虚地说“I speak broken English”,然而演讲全程,几乎未见停顿或错误。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
袁隆平向我们证明了,原来奋斗这件事,与年龄无关。
我们说他老了,该休息休息了,他却说,89岁又怎样?我还要继续追梦。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如今已经快90岁,如果是寻常的老人,可能早就安心呆在家里颐养天年,可他却一直心心念念着我们这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
袁隆平一生80%的时间都是在农田里度过的。即便环境艰苦,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1949年,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
除了教课之外,他每天抽时间拎着水壶和馒头下试验田与稻株为伴。
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肆虐,很多人饿死的、病死的,当时就连袁隆平的身体也难挡吃不饱的灾难。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袁隆平愁得连觉都睡不好。
当时还没有杂交水稻这一东西 ,这是连发达国家都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
当袁隆平提出要攻克这一难题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
90年代前后,有关杂交水稻的争议不断涌现,年过半百的袁隆平,却还是和年轻时一样,用实践来回应争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劳动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劳动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