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古代最强的梁式平板石桥?
安平桥。
安平桥(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里桥、西桥、安海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技术难题
安平桥的桥板,都是二三支的石料每条都是重数千斤以上的,当时科学还不发达,没有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仅仅靠手工操作及简易工具;运输方面,没有载重卡车,陆路肯定行不通。所以该项石料,都从金门辖下的大百屿采取,用船由水道运来。
而这样沉重的石板,怎样架设,也是大难点,当时的工匠使用巧妙的方法,就是从水路运输利用海运载到桥墩的位置,当潮水高涨的时候,船也随潮高而将石板轻易地托起,与桥墩对齐固定,到了潮退的时候船随潮水下降了,这样石板就安放桥墩上,解开了绑扎石板的麻绳,船也就可以脱离了后驶开;
如果潮水上涨未能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即把杉排排地垫进船下,使船只浮升至适当的水位时,把石板移动安置在桥墩上待潮水下退时,把船和杉排解开分离;
而在水浅的区域或海坪上,架设时把石料卸在桥墩边利用绞绳的旋转器(安设在桥墩上),用绳把石料缚住,沿着架设的斜辑吊装到桥墩上;这两种方法就是请人周亮工《闽小记》所谓“激浪以涨舟悬机以牵引”的施工方法。
北宋第一座跨海的梁式石桥?
在福建省泉州市有一座古桥梁,曾经古代的“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是我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的大石桥,它的历史价值不逊色于赵州桥。这座桥始建于宋朝,为了方便两岸人民的生活,当时修建的是浮桥,但是不坚固易冲垮,所以历时6年的时间,才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洛阳桥全长834米,宽7米,在设有46座桥墩。这座长桥十分的坚固,且具有观赏的价值。桥的两边都有设石塔,目的是为了镇风。桥上的石雕造型精致,图案逼真,是不可多得好建筑。
历史上姓梁的名人有哪些?
梁 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于顺德石垦堡(1950年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
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21岁中举,25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卢(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从政四十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照,受人怂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有梁启超、梁储、梁实秋、梁思成、梁红玉、梁思礼、梁崇义、梁习,
梁启超(1873一1929)广东人,
梁储(1451一1527)广东人
梁实秋(1903一1987)浙江人
有梁启超,梁红玉,梁思成等等。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房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房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