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县名字的由来?

在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年~1867年),这里是幕府政府的直辖地和大村、平户、岛原等各诸侯的领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日本的对外门户,与我国及荷兰、葡萄牙等国交往频繁。早在我国隋、唐时期,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学僧中的不少人就是从长崎起航到中国的。到宋、明和清朝时期,我国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批商人到日本经商。据史料记载,最多时曾达万人左右。他们在长崎的平户、福江等地创建唐人町,成为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随之,中国和西洋文化也经过长崎传入日本,特别是中国文化给日本以深远的影响。现在长崎人的一些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及节日庆典等均源于我国。

过去长崎以日本的贸易港闻名,长崎港于1570年开港,隔年开始与葡萄牙及中国的商船往来,并开始建设城镇。1616年起,江户政府开始限制来自欧洲的船只只能于平户及长崎进行贸易;1635年起更限定贸易只能在长崎港进行,并建设出岛作为限制葡萄牙人的居住场所,1641年荷兰商馆也迁移至出岛,江户政府的锁国的措施至此已经完成,在之后的近两百年间,长崎成为日本唯一的国际贸易港。

1636年葡萄牙人被禁止至日本贸易,因此只剩下中国及荷兰商船得以在长崎从事贸易;由于来自中国的商船数量逐渐增加,在1688年有多达194艘船只在中国,因此在长崎另建立了唐人屋敷专供中国人居住。直到1803年开始,陆续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船只进入长崎要求通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8月9日,美国轰炸机在此投下了原子弹,使长崎成为全球第二个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除了对市区的严重破坏,也造成七万多人死亡。此次轰炸,也迫使日本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战争。1955年8月,长崎为此建立和平记念像,以纪念此事。

明朝灭亡的时候日本是什么反应,听说日本曾?

当时,日本在德川家光的主持下已经开始实行锁国。

黄宗羲1649年曾与阮美、冯京第等人一起出使日本借兵,在《日本乞师记》中,他写道日本“销兵忘战”“粉饰隆平”“风俗侈汰”,因此根本无力出兵,结果导致了乞师无果而终。

郑成功也向日本借兵一直未获成功,可日本没有直接出兵,但也给了郑成功一些资助,比如郑成功第四次向日本借兵(1660年),日本就给了他一批火器和刀剑以供军用。

南明向日本借兵,也有着和美国要求“开港”类似的问题,从郑芝龙借兵写的8封求助信就能看出,他当时同时给++、将军和代表幕府统治长崎港的长崎奉行写信,殊不知,这是幕府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如果国内意见不能统一,幕藩体制就可能遭受冲击,只是当时德川幕府实力尚强,诸大名不敢造次罢了。但郑芝龙之后,南明历次向日本借兵,还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有时找长崎奉行,有时找幕府,有时找++,甚至还有人去向萨摩藩求援,按照南明方面的理解,多方求助肯定比抱定幕府一棵树吊死好,但在幕府方面来看,南明却不断在给自己添乱子,因而只会把南明朝廷看作一个麻烦的存在。

日本不出兵支援南明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和文禄庆长之役后,日本人发现世界是多中心的(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都是中心),非以往观念中那种单中心(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宗教以印度为中心),日本人的世界观也随之变化,从原来将中国视为“华”,将自己视为“夷”,变成了把自己和中国同样视为“华”,因而认为日本的国运不再系于中国,也就无须为了防止中国出现“以夷变夏”倾尽全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港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港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长崎县名字的由来_明朝灭亡的时候日本是什么反应 听说日本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