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历史典故?

渭河是陕甘两省人民的母亲河。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千百年来,渭河流域流传者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两千四百多年前,古代人民把渭河称为禹河。这是因为当时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堰塞湖洪水泛滥,给中下游的关中人民造成极大的生命威胁。为了消除水患,造福人类,大禹拔山涉水,疏水导渭,排除洪灾,使两岸人民能够平安生存。

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人们将这条河称为禹河,直到当今,关中不少老百姓还把渭河叫禹河。

耕莘钓渭典故?

《耕莘钓渭》是一首短小却回味深远的曲子。

讲的是伊尹,姜尚在未遇明主之前的民间生活,所谓伊尹在莘耕田,姜子牙在渭水垂钓。此曲曲风恬淡从容,充满了山野的寂静和大隐士在出仕前稳如泰山的心境。

传伊尹在辅佐商汤之前,隐逸于田园中;姜尚在辅佐姬发之前,垂钓于渭水边。

虽都是隐士,却胸怀大志,有济世之才,事实上也堪担负起家国天下的大任。

曲子虽然恬淡从容,但隐约中也有一抹寂寞和惆怅;静谧之中,悄然流露出的是耕莘之人、钓渭之士内心的激荡和不平静。

耕莘钓渭是一个古代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位智者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方式。

故事中,有两位智者分别是耕者和莘者。耕者是一个务实的农夫,他认为只有辛勤劳作才能获得丰收,因此他一直专心致志地耕种自己的田地。而莘者则是一个懒散的渔夫,他认为捕鱼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所以他经常去钓鱼。

典故来源于伊尹在莘耕田,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的故事。当初伊尹和姜子牙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人氏,伊尹曾在莘地耕过田,却成了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姜子牙曾在渭河钓过鱼,却成为名留千古的历史人物。

咸阳自古的有关故事和含义?

咸阳,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咸阳的的历史和传说详细如下:

1.咸阳名称的由来故事。

关于咸阳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鞅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2.咸阳的建制历史: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西周时为毕国,后改岐周,为丰、镐二京近郊。

东周时封于秦,春秋时称渭阳,至战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定都咸阳。

3.咸阳定都历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4.咸阳的现代史: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渭河的久远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渭河的久远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耕莘钓渭典故,渭河的久远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