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先后出现的历史排序?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向理学演变;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由孔子所创立。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隋唐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隋唐第一智者王通。王通,字仲淹,道号文中子,籍贯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出生于儒学世家,隋炀帝在位时他一举考中秀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举制度此时才刚刚兴起,“秀才”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头衔了,在王通之前获得“秀才”头衔者只有林正玄一人,其含金量甚至要比后世的状元还高。
王通能有如此成就,自然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王通之父王隆为山西大儒,隋文帝时做过“待诏云门龙”,算是隋文帝的“私人秘书”。王通则是青出于蓝,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儒。二十三岁,他还受到了隋文帝杨坚的召见,任命他为蜀王侍郎。不过王通做得并不如意,所以没过多久就辞职回家讲学了。
王通回到家乡后开设学馆招收门徒,同时精研儒家著作。在隋朝灭亡的前夕,年仅三十七岁的王通撒手人寰。从这些事迹来看,王通的人生似乎有些抑郁,也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儒生,一个靠讲学为生的穷酸秀才。然而,睡也不会想到,在这平凡的外表之下,他实际上却是一个王朝的精神导师。
在那个时代,王通是名扬数省的“国学++”,人送雅号“王孔子”,可见其建树之硕。王通在研习完《六经》之后,写了本《续六经》。这本书里记载了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王道思想。在王通看来,衡量国家统治者是否正统,最关键的在于统治者是否施行“王道”。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唐朝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常把“王道”挂于嘴上。
除了“王道”思想,王通还有一大主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三教合一”。王通觉得,释儒道三家其实是一脉传承,当以儒家文化为主,三家互相包容促进。在当时三家争斗不断的背景下,王通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兼收并蓄了三家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流派发展、传统文化延续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王通开设的学馆之中,他的学生既有游学的儒生,也有苦修的僧侣,更有游方的道士,他的学派成为了不同流派之间都可接纳的学术圣殿。
现代新儒学成熟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现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
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
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杜维明、余英时等。
儒家主要人物?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列举五个如下: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2、孟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提出“天命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他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儒学发展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儒学发展的历史人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