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历史故事?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泰山的历史典故有:

1、唐玄宗封禅泰山轶事

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公元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2,秦刻石与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是兴行封禅仪式。按照古人的解释,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奉天命来统治臣民百姓的,天和地早古代价值观念中的高贵象征,因此,在改进换代之后,或者某帝王似为治功显赫时,都可以也应该到泰山封禅,告太平于天地,告成功于天地,以答谢天地的恩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从河南进入山东巨野,由西而东,至今邹县邹峄山,在邹峄山上刻石纪功,随后由南而北,到达泰山。

秦始皇东巡,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方面禁其所异,褒其所同,推行他所制定的新政策,新法式,因此,在加强帝国的统一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后,在泰山留下了两件文物,秦刻石和五大夫松。

扩展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泰山石敢当典故?

泰山石敢当的典故:

石敢当,旧时立于宅门外或街口巷冲的小石碑,称石将军,镶刻“石敢当”三字。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风盛于唐代。

来源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

来历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传说。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图案;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 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

明初姜准《岐海琐谈》:“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一石刻将军,半身埋之,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字,为之压禳。”

泰山景点典故?

1、唐玄宗封禅泰山轶事

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公元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2,秦刻石与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是兴行封禅仪式。按照古人的解释,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奉天命来统治臣民百姓的,天和地早古代价值观念中的高贵象征,因此,在改进换代之后,或者某帝王似为治功显赫时,都可以也应该到泰山封禅,告太平于天地,告成功于天地,以答谢天地的恩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从河南进入山东巨野,由西而东,至今邹县邹峄山,在邹峄山上刻石纪功,随后由南而北,到达泰山。

秦始皇东巡,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方面禁其所异,褒其所同,推行他所制定的新政策,新法式,因此,在加强帝国的统一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后,在泰山留下了两件文物,秦刻石和五大夫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山著名历史故事名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泰山著名历史故事名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泰山石敢当典故,泰山著名历史故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