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的姨母在清明前给李清照做了一件衣服,让她在清明可以穿着去踏青。那天李清照穿上这件衣服来到街上,看到一个老者正在卖一本《古金石考》的古书,这可是李清照渴望了好久也没有得到的古书啊。她马上询问老者这本书的价格,老者称这本书好歹也要卖个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浑身上下找了个遍,也才找到十来两银子。

  情急之下,李清照转身跑到当店,把她姨母做给她的那件新衣服脱下就当了,当了二十多两银子,凑上她自己随身带来的十两银子,全部给了买书的老者,买下了那本书。而此时,李清照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单衣了。

  有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赵明诚在外地做官,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收到之后,对妻子作词的技术十分赞赏。但他却又不甘屈居在妻子之下,于是关上门,经过三天三夜的闭门苦读,终于写出了五十阙词,并把他妻子的其中几句词也掺入进去。他把这些词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说:这些词中,有三句写得最好。赵明诚连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词,正是赵明诚加入他词作的李清照的三句话。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是文化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常常玩一种小游戏,叫做赌书。就是一方出一段典故,另一方要说出折断典故出自哪里。赢的一方可以喝一杯茶,输的那一方不仅没茶喝,还要接受另一方的嘲笑。而事实上,赢的那个人通常是李清照,她赢了之后十分得意,导致把茶水都洒在了自己的衣服上。这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纳兰性德的诗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典故。

李清照的励志短故事?

李清照的姨母在清明前给李清照做了一件衣服,让她在清明可以穿着去踏青。那天李清照穿上这件衣服来到街上,看到一个老者正在卖一本《古金石考》的古书,这可是李清照渴望了好久也没有得到的古书啊。她马上询问老者这本书的价格,老者称这本书好歹也要卖个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浑身上下找了个遍,也才找到十来两银子。

  情急之下,李清照转身跑到当店,把她姨母做给她的那件新衣服脱下就当了,当了二十多两银子,凑上她自己随身带来的十两银子,全部给了买书的老者,买下了那本书。而此时,李清照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单衣了。

宋代书目双璧的私家目录?

宋代的藏书家与前代相比成倍增加,据《中国私家藏书史》统计,两宋藏书家700余人,是周至唐五代千年左右藏书家总和的近三倍,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达200多人。可见宋代私家藏书是十分兴盛的。

特点

数量大

世代相传,不断丰富

两宋的藏书家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一带

藏书家身份多样化。

私家藏书兴盛的原因

宋代统治者推行以文治国的策略,重视文化事业

科举制度使入仕与读书的联系空前密切,这时,读书不仅是贵族的消遣,也不仅局限于使部分人“明智”,更成为入仕的必要条件。藏书的教育功能被列至首位。如:蜀州人李平家曾有田地数倾,有资产数万,他弟弟凯觑他的财产,李平就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他,从此不再经营土地,而是收聚书籍请教师教育子孙读书。有人提醒他应该少留点资产给子孙,李平却认为读书做官后自能光耀门楣,小小的资产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两相比较当然取前者。李平对藏书的投资最终因长子李逢于嘉裕二年(1057)中进士而获得了满意的回报。

世家大族是宋代私家藏书事业的主流,这是因为在宋代世家大族已经基本失去了魏晋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对政治文化的垄断特权,藏书是对家庭成员进行教育的必备物质,是将家族优秀素质遗传下去的重要媒介,因此藏书实际上成为这些家族在社会进行文化竞争、实际是全方位竞争的重要手段。如:四川华阳王氏家族藏书数量很多。在王赞登第之后家族开始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育,督促他们读书向学。王覃去世后他的妻子吕氏“尽屏珠玉之饰,市书环室,亲授经义”,“不敢坠先人之绪业”。王氏家族科举的成功无疑与其家族注重藏书和家庭教育分不开,藏书作为财产传给后世,才有了“十榜传家”、“六世词科”的盛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华历史故事 李清照买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华历史故事 李清照买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中华历史故事 李清照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