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十大名将排行?
第一位是卫青。
这位我想不用多说了。大汉帝国“龙城飞将”,无敌统帅。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第一号功臣,当首推大将军卫青。他曾先后7次统率汉军精锐骑兵,“每出辄有功”。
公元前129年,卫青直捣龙城,斩首七百;公元前128年,卫青出雁门,斩首数千;公元前127年,卫青收复河套;公元前119年,卫青深入漠北、与单于决战,斩首一万八千。
漠北之战是卫青一生中杰出军事指挥艺术的辉煌之作,也成为中国战争历史上的经典范例。
第二位是霍去病。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是私生子,父亲叫霍仲孺。霍仲孺与卫少儿偷情生了霍去病,后来又娶妻生了霍光。所以,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舅舅打仗厉害,外甥也丝毫不差。
霍去病,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霍去病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兵团出塞二千多里,在封狼居胥(今蒙古国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把大汉的旗帜高高插在了匈奴的腹地。随后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他还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第三位是陈汤。
陈汤,西汉名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现代治理黄河的代表人物是谁?
李仪祉(1882—1938),字宜之,陕西蒲城人,被誉为“中国近代水利之父”。他在继承我国古代治河经验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先进科技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黄河综合治理理论”,强调采取“上中下游兼顾、增加植被根除泥沙、兴建水库蓄洪防涨,以及因势疏导”等措施。直到今天,他的很多治黄思路仍然在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朱显谟(1915—2017),崇明三光镇(现三星镇海滨村)人。中国著名土壤和土地整治专家、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共党员,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我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贵州明朝名人?
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孙氏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进出"无欲"、"无欲就是天理",以"无欲"达到"求仁"的目的,继承了王阳明学说思想,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
他是著名的诗人。《黔诗纪略》收其诗有457首,编为四卷。时逢奸臣严嵩当权,对他横加迫害。他的诗对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仕途的艰险有所讽喻,部分诗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诗风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风味。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视教育,曾几度从事教育工作,任陕西提学副使时,作《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16条,详细阐明了他的教育主经和为学之道。任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时,锐意改革,为国家培养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50岁辞职回家后。在家乡清平建学孔子院,向家乡青年讲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浦城著名历史人物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浦城著名历史人物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