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抗战历史?
中国最西南的一个省份是云南省,也是在抗战期间没有被日军攻下的一个省。在1931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日本大举侵略我国,在日军兵锋正盛的时候,由于枪炮武器和兵员素质的原因,虽然日军人数处于劣势,但是却可以1比5的比例和中国士兵兑换。中国的近一半省份都完全沦为了日占区。云南的地理位置比很多省份都重要,是西南陆地最容易打开中国大门的区域,日军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抗战期间日军想尽办法也没能攻开云南的大门
首先,云南省自身军备强大。当时的云南省虽然统归中央政府管辖,但由于自辛亥革命之后云南就是一个有尚武精神的省份,著名的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量爱国将领。抗战时期的云南军阀龙云为了保护地盘,巩固自己的势力,自然是大量的从欧美国家购买先进军火,从武备上讲,云南的部队虽然不是中央军,但是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不比日军差多少,又借助当地的特殊地理优势,很难被攻破。到了抗战后期,日军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上陷于被动,盟军对于云南的支援自然更多,飞机火炮装备进一步提升,甚至比中央军都更强一些,而作为传统军阀的守土意识显然比一般的爱国思想来的更强烈,为了巩固势力范围修筑的坚固防线也就很难被日军打破。
其次是战略得当,多方配合。中国的西南对着缅甸,印度,南通东南亚,沿着泰国越南就是美英的大片殖民地,不用说也知道,云南省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区域。为了保护殖民地的权益,美英等国在二战时给予了中国军队大量支援和协助,在缅甸也是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最紧密的一个区域。中国军队为了保护西南安全,不仅仅是在云南境内,更是在缅甸积极进攻。在1942年和1943年两次派出远征军,都是国军的精锐力量,战斗力很强,加上如卫立煌、杜聿明、孙立人、宋希濂、戴安澜等一大票抗日名将悉数上阵,和美英军队共同在境外打击日军,采取主动攻击态势,把日军在东南亚打得抬不起头来,这就在外线保护了云南省的安全。
云南红色经典故事?
云南多山多林,海拔较高且境内广布红土,自古就被称作红土高原。1910年建成,北起省会城市昆明,南至越南港口海防的滇越铁路是云南第一条铁路,也是孕育云南红色革命的摇篮。通过这条铁路的历史,可以清晰梳理出中共云南革命的脉络和云南工人阶级的抗争史。
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外人很难注意到这个深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深山密林中,距离曾经的米轨一等大站芷村火车站不到20公里,名叫查尼皮的小村落。查尼皮,彝意为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93年前的初秋,一个名叫刘林元的铁路工人秘访蒙自周围,最终选定了这个名字有些拗口,仅有彝、苗、汉十几户人家居住的半山坳,作为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地。刘林元是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云南省特委)委员、云南铁路总工会主席。
1928年夏,中共云南省特委辗转收到《中央致云南临委的信》,信中,党中央结合云南斗争实际,要求省内地方党组织召开一次扩大会议,产生5至7人的临时省委。(注:1927年12月上旬,云南省特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中共云南临时省委,简称云南临委)
信中着重提到:对工人运动,须加紧滇越、个碧二铁路及个旧矿工的工作……对农民运动,依目前党的力量当然要集中在昆明、蒙自、嵩明、易门、个旧、临安等已有基础的县份,但沿铁路的其他县份,必须尽可能去发动,使之与铁路工人联成一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古代历史战役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古代历史战役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