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疫苗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疫苗最早萌发于我国宋代时期,用人逗接种法去预防天花。在18世纪的欧洲,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用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但是,近现代我国疫苗事业起步比较晚,在新中国成立起非常重视免疫规划,从50年代普种牛痘苗开始,我国疫苗市场几乎从零开始发展到了300亿元规模的市场。
我国疫苗行业发展历程
从 50 年代普种牛痘苗开始,中国免疫规划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免疫时代:中生集团垄断。1970-2000年国内疫苗市场属于计划经济,由中生集团垄断,仅以普及儿童免疫计划为目的。资本将逐步放开后,疫苗逐渐开始市场化。
(2)高速发展阶段(2008-2010):享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红利,多种疫苗产品快速放量。2008 年开始卫生部陆续在全国各地市大力扩张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扩增至国14种疫苗;同时提出接种率目标,也保证了疫苗的快速放量。
(3)受挫下滑阶段(2011-2015):由于质量问题监管政策趋严,疫苗批签发量持续下降。2011年新旧药典及GMP标准进入交替期,部分疫苗企业由于不符合新政策要求,批签发量大幅缩减,拖累行业增速。此外,2013 年乙肝疫苗致死事件发生后,人们对疫苗质量的信任下降、接种意愿率降。
(4)成长波折阶段(2016-至今):连续发生两次大型疫苗质量事故,增速波动但规模难以突破。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和2018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连续冲击疫苗行业,再次将疫苗安全问题置于风口浪尖,批签发量增速连续下滑。今年6月颁布的《疫苗管理法》将疫苗管理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体现“最严监管”。《疫苗管理法》是我国目前疫苗领域最全面的一部法律。我国疫苗监管接轨国际标准,有望解除国民对疫苗产品的不信任感以及释放压抑已久的需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对幼儿的重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对幼儿的重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