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荆山的来历?
荆山村位于平顶山市区南部,现为湛河区北渡镇的一个行政村,因村北有一座海拔98米的荆山而得名。荆山在东周列国时因荆棘满山而得名,据说卞和在此发现了和氏璧,秦汉晋隋时曾改名为蕴璞山,到唐代复名荆山至今。
自700年前元初大将马秃塔儿辞官南迁定居荆山之下,其后裔至今有千余人聚居此地,形成中原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村落。
马秃塔儿(约1236—约1304),蒙古贵族出身,卒葬于荆山。其祖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下战功,被封为千户那颜,其父世袭军职,曾参加过残酷的蒙金战争。马秃塔儿因系长子袭父职,担负保卫京都和林的重任。公元1259年,蒙哥汗在合州病逝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4年仗,马秃塔儿为忽必烈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忽必烈倚重,以宣威将军右翊蒙古侍卫亲军千户,保卫京都大都(今北京)的安全,去世后被追封为范阳郡侯。
马秃塔儿的两个弟弟西汉杰儿、宣帖木儿相继在南阳任职,居住在今叶县等地。马秃塔儿年岁渐高时,为与弟弟们相聚,辞官南迁居住到叶县沙河以北荆山下,虽为布衣百姓,但仍保留有蒙古贵族特权。元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把全国的人分为四等,蒙古贵族高高在上,但马秃塔儿与执政中原的其他蒙古人不同,他为人和蔼,不事张扬,低调做事,同情弱者,与当地被严格控制的++保持密切关系,并因忧虑当地大旱而在荆山以南的河山上建庙祈雨,造福乡民,流传至今。他去世后,按照元朝礼仪深葬于荆山上,由蒙古族武官武德将军根据皇帝御旨,修建了墓石、神道碑、翁仲、华表等一切天禄,由进士杨德民亲书封爵。
荆紫关与荆山的来历?
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歴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髪。”这段早期的周族历史的记载中,太伯和虞仲为了让位,而去了荆蛮,这里的荆,无疑就是指荆山。东汉刘熙的《释名》载:“荆州取名于荆山也。”荆州之名,在先秦就有了。相传大禹分九州,其中便有荆州,《禹贡》便记载了这种划分。但是很显然《禹贡》的成书年代并不早,应该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荆山的地名就已经可以确定了。既然荆州以荆山为名,那么荆山在荆州是毫无疑问的。所谓的荆州,大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讲的楚地。大部分古代地理志书,都认为荆州之所以名为荆,就是因为荆山。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汉书·地理志》云:“荆山在南郡临沮。”南郡当时包括了今天湖北省大部分地区,而临沮县即今天襄阳市的南漳县,荆山即在其西。《括地志》也载:“荆州在襄州。”襄州是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分置出去而成,其大体范围就是今天的襄阳市,荆山也即在这个范围之内。今天的湖北省有荆门市,所谓的荆门,顾名思义就是荆山面向江汉平原的门户地带,如果我们看地图的话,会发现荆门背靠荆山,面向江汉平原,而这个平原的核心地带就是楚国曾经的都城,荆州。
蒲城历史名人?
屈瑕:芈姓,熊氏,名瑕;荆山人,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军队统帅,屈氏鼻祖之一。
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完:郢人著名春秋时楚国贵族。
屈荡:屈到之子;郢人,著名春秋时楚国大夫。
屈建:字子木;郢人,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屈匄:楚国人。著名战国时期楚国将领。
屈盖:楚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秦国左丞相。
屈遇:党项羌人。著名北宋将领。
屈大均:初名屈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著名明末清初文学家。
屈复:字见心,号悔翁、金粟道人;陕西蒲城人。著名清朝文学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播放荆山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播放荆山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