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安乐最后结局?

安乐死了。

李显死后,朝政大权都落入了韦皇后之手,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想要平衡各方势力,拟定了一份将李重茂立为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太后摄政的遗诏,但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如果没有后面发生的事,说不定真的会有第二个武则天的诞生。 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得到这个消息,于是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禁军攻入皇宫。当时的安乐公主正揽镜画眉,原本以为是平静的一天,谁料到突然发生变故,安乐公主慌乱之下逃至右延明门,却被追来的官兵斩首,年仅二十五岁。 一代绝世美人就此落幕,死后还被贬为“悖逆庶人”,按照二品官的礼节予以安葬。安乐公主之死,是形势,是必然,或许也是对李显的交代。武则天开了一个头,于是有很多有权力的女子都想要坐上皇位,但却不是所有人都有武则天的命。

哑舍安乐的最后结局是不幸的。

1. 哑舍安乐在整个故事中一直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角色,他遭受了许多不公平待遇和痛苦折磨。

他失去了妻子,被迫与残酷的现实作斗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的不幸结局。

2. 尽管哑舍安乐曾经努力寻找快乐和幸福,但他所处的环境和命运都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阻碍。

无论他如何努力,他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安乐和幸福。

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不幸遭遇,他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3. 这个故事还可以引发对社会争议和人性的思考:我们是否有责任为那些像哑舍安乐一样受苦的人争取公平和幸福哑舍安乐的结局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李显之死?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六任皇帝,公元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显病逝,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五月中宗病逝后,韦后立中宗幼子温王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李显即唐中宗,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李显第二次登基,复李唐国号。李显复位只有五年,就被妻女毒杀。资治通鉴记载,中宗韦皇后欲续写武则天故事,和女儿安乐公主谋划,用毒饼杀死李显。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带兵以谋逆杀韦后及安乐公主。历史真相难真是如此吗?

为什么李旦只传位给李隆基不传位给其他儿子?

哑舍安乐最后结局_李显之死

李隆基是李旦的三儿子,又是庶出,如若当时的历史环境处于正常状态的话,李旦确实应该将皇位传给李成器,而不是李隆基。

但是,李旦只能将皇位传给李隆基,即便李旦有心传给李成器,李成器恐怕也不敢接。

哑舍安乐最后结局_李显之死

此中蹊跷,也许还得从时为相王的李旦为何能够坐上皇位说起。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七儿子,是武则天的四儿子,也是唐中宗李显的胞弟,李显曾在683年被立为皇帝,后因惹恼了武则天而在684年被废为庐陵王,李旦则在李显被废的这一年被武则天立为皇帝。

后来,武则天在690年称帝,李旦的皇位因此被废,但是保住了储君的位置。

李旦实际上已经被吓破了胆,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武则天而丢了性命,所以在698年将储君之位让给了哥哥李显。

705年,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和崔玄暐这五个后来被并称为“五王”的人经过一番谋划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将江山还给李家人,皇太子李显从而再一次坐上了皇位。

李显复位之后,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皆实封五千户。

不论是李显也好,李旦也罢,因为一直受到母亲武则天的压制而变得性格软弱,所以,李显虽然再一次当上了皇帝,但是皇权却很快被自己的皇后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给一步一步架空,最后堂堂一个皇帝更是身首异处。

哑舍安乐最后结局_李显之死

李显主政时期,唯一一个有能力和韦后掰掰手腕的人只有太平公主,所以李显死后,李隆基为了对付韦后,便选择了和太平公主合作。

他们的合作目的也很简单,推翻韦后的统治,废了李重茂,然后让李隆基他爹李旦复位当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韦后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韦后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