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民间文化艺术有哪些?
陕西主要的民间文化艺术包括
陝北烙画、安塞腰鼓、凤翔泥塑、宜川胸鼓、陕西剪纸、壶口斗鼓等。
陝北烙画
主要体現原汁原味、陝北黃土高原过去的生活場景。是中國非物质文化遺產保护項目,輸紅色基因傳統文化的傳承民间绘画学科。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
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3。
2、凤翔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
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中国的史前绘画有哪些特点?
中国史前绘画有哪些特点?
其实不光中国的史前绘画,世界上各国的史前绘画特点也都差不多,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好像在语言文化中,世界各国的“妈妈”发音都差不多一样的
有了原始的人类以后,人类的几个进化标志就是学会使用工具、直立行走、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形成...
在文字形成之前,肯定是绘画先形成,人类有了文明活动以来,首先就是需要记录生产生活,比如,昨天抓了几个兔子,前天打了几条鱼,这些活动必须要记录,怎么记录?原始人类肯定没有笔记本的,也不可能会有电脑,那就用石头画在墙壁上吧,这也就形成了岩画,这几乎就是最早的绘画了
基本上各个国家都发现过岩画,不要说中国的岩画就是其他国家的岩画其实也都是大同小异的,一内容上无非是记录生产活动,二形式上都是一些简单的图案,这个基本上就是史前绘画的特点了
至于中国的史前绘画,从许多出土的文物上就可以考察到,有岩画,还有陶器绘画,甲骨制品上的绘画,后来这些绘画慢慢形成了象形文字,也就是中国的甲骨文,也就能记录更多的东西了,比如祭祀活动,战争等等,特点也基本上如上所述。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 术有了发展。那时期产生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 时代的纹饰,以及一些岩画。
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 的构图复杂,所表现的内容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 这个时 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 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 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 这些器物上。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 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 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 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 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的历史文化图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的历史文化图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