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的古诗词?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句,描写传统习俗的诗句

2、《元日》

宋代: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句,描写传统习俗的诗句

4、《青玉案·元夕》

宋代: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蜀中九日 》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诗句,描写传统习俗的诗句

6、《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春节的由来习俗古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据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末就会出来吃人。人们发现年怪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在除夕夜贴红对联、放鞭炮,以驱赶年怪兽。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春节有许多习俗,如贴春联、贴窗花、走亲访友、吃团圆饭、包饺子等。贴春联和窗花是为了祈求吉祥和美好的新年。走亲访友是表达亲情和友情,增进感情。吃团圆饭是家人团聚的象征,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包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财源滚滚。

古代文人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春节的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这些古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节的喜庆和祥和氛围,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春节的独特魅力。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卖痴呆词》——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4、《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5、《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春节习俗古诗词?

小儿著鞭鞭土牛 学翁打春先打头

“巧胜金花真乐事,堆盘细菜亦宜人。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宋晁冲之《立春》)。

春节期间恰逢立春,古代民间在过立春节时,有迎春神、打春牛、送春盘、立春幡等活动。自先秦时期,天子于立春时节便“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礼记·月令》)。唐温庭筠的《汉皇迎春词》,就描写了汉代天子立春日东郊迎春的奢靡景象。

唐张九龄的“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南宋朱淑真的“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立春古律》),都描写了人们喜迎春神的场面。立春日食生菜,至晚是东汉时的节俗,唐杜甫有“春日春盘细生菜”“菜传纤手送青丝”(《立春》),白居易有“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春盘在唐代大为流行,杜甫、白居易、沈佺期、王昌龄等诗人都曾将春盘入诗,唐欧阳詹《春盘赋》里还描述了佳人“一本一枝”“片花片蕊”在盘上插花装饰的过程。于是“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南宋范成大《朝中措》),就成为宋代立春节日餐桌上的主角。

宋代迎春祭礼中还有“立青幡”,女子巧手下的彩色丝绢、纸张,变幻出禽鸟、燕子、虫蝶、花卉、金钱等各样形状,称为“春幡”“春胜”。宋苏轼“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减字木兰花·立春》),描写了人们喜迎春神的热闹场面。

周人立春“出土牛以送寒气”的习俗到了两汉,逐渐演变为鞭春牛以劝农耕、祈祷丰兆。宋代以后,立春鞭春牛成为官方和民间的重要民俗仪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习俗和诗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习俗和诗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关于民俗的古诗词_春节的由来习俗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