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的发展历史?

说起瓷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感及美感有关。譬如,西晋青瓷不单把系设计成弓形、桥形,还出现狮形、羊形等造型;东晋时又刻意在系上施加点彩;南北朝时的系竟多达八至十枚,这些,并非都出于实用,也有的是为了美观,或者说,是集实用与装饰于一系。

瓜棱罐

  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青釉、白釉如冰似玉。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加上罐体又出现了瓜棱、柳条形等花样制式,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逐渐退居于次要地位。

  元代,基于堆、贴、刻、划、镂雕等装饰技法的广泛应用,瓷罐的发展进入了辉煌时期。南方和北方的如龙泉窑、吉州、耀州、磁州等民间著名瓷窑均有非凡建树。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的高温釉下青花及釉里红彩绘异军突起,使瓷器艺术跃上了新的境界,不但奠定了景德镇窑一统天下的局面,亦让器形大度的瓷罐越发神采飞扬、蔚为大观。明代是我国瓷罐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人们意识上的一些原因,特别是“罐”与“官”谐音,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了瓶、尊,成为明代景德镇窑琢器生产中的大宗。造型则更加丰富,新品种有:永乐宣德的轴头罐、壮罐、++式罐,成化的天字罐,嘉靖的将军罐,崇祯的莲子罐等。清代,罐的地位逐渐被瓶、尊取代,康熙以后,罐的生产以实用为主,除传统型的一些品种外,乾隆时期创烧的西瓜罐流行甚广,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国。

中国第一个发现油田的人?

答:第一位发现油田的人是沈括!

以下是沈括发现油田的过程:

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出的油状可燃液体矿物称为石油,把可燃气体称为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为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的深入研究,认识到石油、天然气、沥青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在分子组成上都属于碳氢化合物.

我国古代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开采、认识和利用,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开发石油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我国古代人民就陆续在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华北、山东、广东、台湾等地区的30多个县,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并以采集和利用.公元前3~1世纪,我国在四川临邛(今邛崃县)就发现了天然气,当时称为“火井”.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我国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汉书》中,书中记有“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今陕西省延长一带,洧水是今延河一条支流.)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之一,而且在石油钻井、开采、集输、加工和石油地质等方面,都曾创造过光辉的业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历史上,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时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的命名.沈括于11世纪末成书的《梦溪笔谈》中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1976年,台湾中国石油公司编写的《中国石油志》指出,我国北宋李方日(公元925~996年)等编写的《太平广记》中最早载有“石油”一词,先于沈括约100年,有待进一步考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谁做罐子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谁做罐子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第一个发现油田的人,中国历史谁做罐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