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蝼蛄诱捕方法?

广西蝼蛄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被称为蟋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广西蝼蛄诱捕方法:

1. 使用灯光:蝼蛄对光线非常敏感,晚上使用强光源,如手电筒或灯光,可以吸引它们靠近。将光源放在地面上,蝼蛄会被光线吸引并聚集在光源周围。

2. 使用声音:蝼蛄对声音也非常敏感,可以使用蝼蛄的鸣叫声来吸引它们。可以使用蝼蛄的鸣叫声录音或使用人工制造的声音来模仿蝼蛄的鸣叫,吸引它们靠近。

3. 使用诱饵:蝼蛄喜欢吃植物的叶子、茎和果实,可以使用一些植物的碎片或叶子作为诱饵,放置在容器或陷阱中,吸引蝼蛄前来觅食。

4. 使用陷阱: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陷阱来捕捉蝼蛄。例如,将一个容器埋在地面中,容器内放置诱饵,然后在容器上方设置一个斜坡,蝼蛄被诱饵吸引后会爬上斜坡,最终掉入容器中。

需要注意的是,蝼蛄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对农作物有一定的防害作用,因此在捕捉蝼蛄时应适量,不要过度捕捉,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1、利用蝼蛄成虫期的趋光性诱捕。可用电灯、黑光灯或气灯、马灯,于天黑后到村舍附近的场院,靠近渠边、地头的荒坡、乱岗等半砂壤土质的地方,点灯诱捕;

2、用蝼蛄的趋味性诱捕,可用直径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圆塑料桶,相同或略小些的大罐头瓶,于桶底放一层马粪并掺合一些炒香的豆饼或煮熟的谷子,作为诱饵。

将桶或瓶埋在蝼蛄活动的地下,桶口与地面平齐,在上面搭上些松散的树枝、作物秸秆等遮盖物。天黑时放好,天亮后取出检查,如已诱到,即可取出。

贺州为什么叫八步?

●贺州,城市的称谓

贺州市的驻地叫八步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贺街始设临贺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有贺州的称谓,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称为贺县。1952年,贺县县城驻地从贺街搬迁到八步镇。八步镇1934年设建制镇,民国后期至解放初期是平乐专署驻地。1997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和原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贺州地区驻地设在原县级贺州市;2002年6月,贺州地区撤地设市,改称贺州市,原县级贺州市改称为八步区。­

贺州市辖八步区、钟山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总面积11855平方公里,总人口210多万,其中富川约30万、昭平约40万、钟山约50万,八步区90多万。­

贺州市位于广西最东部,是湘、粤、桂三省区的交界地,历史上有“三省通衢”之称。国道323线和207线贯穿全境,洛湛铁路、广州至贺州和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经过贺州。距桂林170公里,距广州260公里。是湘、黔、桂旅游和货物出海的便捷通道。­

●八步名称的由来

八步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始有人类繁衍生息,但八步的称谓始于清咸丰年间。早在清嘉庆末年,有广东肇庆的8户人家来到距八步17公里的黄田路花村从事矿业开采和经商,这8户人家嫌交通不方便,慢慢地从路花村向贺江边迁移,先是在水月宫的竹山脚,最后直接搬迁到了贺江边开了8家店铺。在黄田路花街他们于清朝建的“珠端会馆”现在还保存完好,“珠”是指珠江,“端”是指端州,现在的肇庆。八步就是从8户人家、8间店铺、8个盐埠码头、8处风景宝地逐渐演绎而成。贺州古时属粤西,这“户、铺、埠、宝”几个字,读广东白话与“步”字谐音,故取名为八步。1934年,八步成为建制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习俗点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习俗点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广西蝼蛄诱捕方法 广西习俗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