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比较好教。

七年级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主要讲述从远古时期到清朝末期的历史,历朝历代的历史是主要内容。学生们看过的古装片、上下五千年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代历史。学生容易有较高的兴趣学习。

中国古代史主要讲清楚朝代歌,以及一些著名帝王的治国策略,和朝代的发展趋势。

七年级历史特点?

A、整体性。历史是人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留下的“足迹”,因此学习历史要从时间、空间、人物三方面去整体把握。人类活动具有世界性,每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因此学习历史要扩大视野,把历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立体的、整体的认识。

B、因果性。社会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的发生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每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灭亡的原因?

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夏】-471年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

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

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灭亡原因:

1、内部生产力的衰退;

2、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

3、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观念;

4、夏“桀”的个人因素(整日沉湎与声色犬马,大兴土木,亲近佞人)

【商】-510年

商王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夏朝之诸侯国部落首领契因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殷”。

七年级历史年份记忆方法?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年份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 画知识结构树:复习时一边回忆一边画出知识结构树,包括大标题、小标题以及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2. 谐音记忆法: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 (618)”,这可以帮助记住唐朝的建立年份是618年。

3. 利用课本目录:建议在开始一轮记忆之前可以先复印一份课本的目录,在目录上根据考纲把必考的每一个课时标记出来,这样能更有效地进行复习。

4. 知识点串联:将零散的知识点像串珠子一样用线穿起来,这样带走就方便了。

5. 理解并记忆基础概念:初步理解历史的基础概念,注意历史原因、背景、条件;意义、影响、作用等,逐渐能够感受和区分其差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7年级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7年级中国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历史特点,7年级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