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的民俗?

化州有以下习俗:

1、年例

化州年例是茂名年例的组成部分,又称“年宵”,源于明代而盛于清初,沿袭至今,年例第一天即正月十一日出灯,第二天接神,第三、四日游神,第五日押舟即烧船赶鬼,年例期间,亲戚朋友几天饮宴,请各式戏班连续演出,年例结束当晚游灯,结束时抢花炮,化州年例从正月初二起,各地陆续举行,带有中国古代家族祭祀的原始宗教意味;

2、跳花棚

2010年,广东省化州市的“跳花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

3、木偶戏

由于木偶戏用本地话演唱,声韵修扬,妇孺皆懂,为群众喜闻乐观,每当民间节日、农闲或其他庆典,群众多请木偶班演唱助兴,台期三至五天,因而化州素有“森偶之乡”之称。

民间习惯五月初一大清早,在房门口大门口火炉门口插上艾叶加哺叶黄皮果叶、旺竹叶,以示驱邪。

到山上采摘粽子叶和立茹壳,洗净煮沸晾干,初二早上浸豆,备砂中午生豆芽,初三采集百草药,初四包粽子,磨豆做豆腐,初五日,端午节,奉上三牲疏果肴馔,还有百草药,带孩子到土地庙拜神,恳请神灵保佑驱邪,消灾,除百毒!

化州订婚习俗有什么讲究?

1. 化州订婚习俗十分讲究。
2. 在化州,订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往往需要办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参加。
在订婚仪式上,双方需交换礼金或礼品,代表着对彼此的诚意。
同时,在订婚时,家长还会商定结婚的聘礼、嫁妆等事宜,确定双方婚姻的基本条件。
此外,据传统习俗,订婚之后的一年内,女方家庭要将自家女儿锁起来,除了出去工作赚钱之外不能出门,以示将来要善待这个女儿,使其过上好日子。
3. 总之,化州的订婚习俗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珍视。

端州民俗文化传说?

端州“脍炙人口”——包公传说

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而著称,后人敬称其为“包公”,庆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包公任职端州,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于肇庆市端州区以及周边的高要市、鼎湖区。

包公任职端州一事见于《宋史》卷三一六之“包拯传”:“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围绕这段史实,端州当地百姓千百年来敷衍、传播着无以计数的包公传说。按照传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他清明廉洁、高尚品德的赞扬,如“掷砚化渚洲”传说;二是对他执法公正、断案如神的歌颂,如“包公锁蛟龙”“包公收妖”“包公为蟛蜞伸冤”“龙的珠宝”等传说;三是对他不畏权贵、为民++的称许,如“包公巧破血衣案”“铁树开花”“填拐命”等传说。

端州时期的包公在当地民众的口头传承中,不断神化,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事迹。这些传说口耳相承,代代流传,其中有些被整理、编辑和出版成书籍,有的被改编成粤剧搬上舞台。在肇庆,至今仍有许多遗迹、遗址和纪念物等与包拯轶事典故和传说有关。如遗迹有龙顶岗包公井、米仓巷包公井以及七星岩包拯题字;遗址有包公曾工作过的端州州署,包公任职端州期间修建的广储仓、崧台驿、星岩书院、宝光寺、文昌宫,以及其他五口井等等;与包公有关的还有包公文化园、包公祠以及砚洲岛、黄布沙等。

包公端州传说既是包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端州地方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具有突出的民间文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化州习俗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化州习俗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化州的民俗_化州订婚习俗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