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各县杨姓来源?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怀化杨氏

始祖明则公,北宋年间由关西迁江西泰和鹅颈大丘赵州桥梅丁坳。三世祖首选迁贵州铜仁府;首达迁靖州莳竹县九宕梆洞,首达生七子:正金居托口,正玉居洪江岩头湾,正满居岩里,正堂居新路河,正福居辰溪木州,正禄居泸溪,正寿居常德太平门。正堂生四子:才稳居铜安(铜湾)龙家湾(后改杨家堤);才广居卧龙杨氏屋场;才进居白岩青山下(黄溪);才祯居淇滩。

怀化卧龙杨氏

始祖继隆公,明永乐年间由江右迁湘,开基于本省黔阳卧龙乡(今怀化接龙乡)。族人多分布在黔阳、溆浦、辰溪、湖北来凤等地。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达到20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卧龙老屋院。

黔阳杨氏

始祖克勤公,讳辛,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明初自江西宁都从黔宁王开滇,授武略将军,世袭云南左卫左所千户,入官籍。至十二世文赐,字聿修,历仕安徽安庆府,以孙官赠中宪大夫,家黔阳,是为迁湖南祖。十四世兆李,字仲燮,号梦莲,乾隆举人,仕河南汝州直隶州知州,有政绩,晚归省垣,为清戏剧家。同怀兄兆杏,字春晖,号晴园,历仕湖北通山县知县,署汉阳府盐捕通判,为官清廉,致仕时一文不名。

哪个地方有吴姓聚居地?

潮汕吴姓,虽史籍曾记载汉代末年揭阳人吴砀,举孝廉,为安成长。但古揭阳地域宽广,含漳浦,接龙川,县治也不知所在,吴砀定居何处?是否有后代流布潮汕?均无所稽考。据现有资料,潮汕吴姓都是唐末以后从福建迁入的。而吴姓入闽,也始于唐末泰伯的62世。先期入闽的吴姓有二支,一支自河南光州固始县迁人,另一支由四川转徙江西抚州与南丰之后移入。这二支入闽的吴姓子孙,都有迁徙潮汕的,成为潮汕各地吴姓的始祖,而最早入潮的,则是潮汕吴姓各宗系的共同开基祖。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的是泰伯62世孙工部屯田员外郎吴祭及其兄弟堂从吴荫、吴发、吴兴、吴瑞(吉州秘书)、吴良(后为莆田知县)、吴斌(常州刺史)与其家族一行30余人。入闽时间是唐光启元年(885年)。当时北方战乱,京师板荡,而朝廷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治安混乱。吴祭家族为避乱而与固始县佐王潮及其弟王审知(后为闽王)结伴入闽。吴祭一行人入闽之后,兄弟堂从各居一地,其中分居晋江的吴荫次子吴驹,最早入潮,吴祭的>3世孙吴定、吴本、吴守则于宋代迁居潮汕。

先期入闽而后播迁潮汕的另一支是吴宣宗系。吴宣是泰伯的71世孙,娶后蜀王孟知祥的女儿为妻而成为驸马,但他不满孟知祥称王,不图显贵荣华,带三个儿子逃离四川至江西,其孙吴宥 考中进士后迁至福建宁化县,成为吴姓第二支入闽的开基始祖。吴宥的长子吴坎一及次子吴坤二,都有子孙迁居潮仙,成为潮汕吴姓另一宗支的始祖。

由闽入潮的最早一支:吴驹宗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原清江县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原清江县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哪个地方有吴姓聚居地,历史人物原清江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