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寒潮?

1.1929年11月秋季强寒潮,中国中东部城市创11月份最低气温记录,北京、徐州等地达到-10~-14度,11月初既达近年隆冬最低气温。

2.1930年1月特强寒潮,太原气温破-30度,呼和浩特破-36度,西安教区破-25度,西北大寒,连陕南到四川北部都出现河流冻结的现象。西路寒潮的巅峰之作。

3.1931年1月特强寒潮,西起俄国西伯利亚、中亚,东至江淮大雪,南京录得最低日平均气温-10度8,哈尔滨-41.4度,烟台、威海也录得历史低温记录。

4.1943年4月份的强寒潮,在成都和重庆录得4月份最低气温,由于适逢二战时期,中部广大地区缺测,并对河南省的农业作物造成十分剧烈的减产,四川盆地区同样因“桐油冻”减产严重。

5.1951年11月深秋强寒潮,西安暴雪后破-16度,++++砸破近年难得一见的-30度,西路经典寒潮之一。

6.1953年4月强寒潮,黄淮地区气温-1~-3度,局部-3~-5度,造成我国冬麦区历史最大规模的一次减产。由于经验不足,该次寒潮预报相当失败,从此之后我国加强了对气象的投入。

7.1954年12月底的强寒潮,随后1月初补充冷空气打压下,西安、南阳、合肥和淮阴先后全线跌破-20度,寿县录得-24度1,据分析安徽北部传统低温区当在-25度之下,江淮大雪雪深1~2尺,随后出现1893年以后南方最冷的元月。

8.1969年1月底强寒潮,后面2月初补充的一股冷空气打压下,江淮录得大面积-20度的超低温,安徽北部固镇录得-24度3,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彭泽县-18.9度、湖南临湘县-18.1度。

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还有为什么?

关于“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道。

按照现有资料,我国第一个寒冷期,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这段时间内,也就是历史界公认的“西周寒冷期”。

据《竹年纪年》记载,春秋战国的周孝王时期,长江、汉水冻冰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确实比现在的气候寒冷的多。

第二个寒冷期,大约是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之间,也就是史学界所说的“东汉、南北朝寒冷期”。据史料记载,这第二个寒冷期,是在公元四世纪前半期达到极寒顶点,也就是最冷的时期。

据《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地区,从昌黎到营口这一段地带,连续三年,不分春夏秋冬,四季所有时间都是结冰期。冰面上可往来车辆和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冬季大约低2到4度。

第三个寒冷期,是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也就是南宋、北宋时期。在此期间,公元1111年,太湖水全部结冰,冰面上可以通车。公元1110年1178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所有荔枝树,曾经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寒冷期,是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也就是史学界所称的“明清严寒期”。在这个期间内,其中,公元1329年,太湖水凝结的冰凌,竟然厚达好几尺。太湖地区所有橘子树全部被严寒冻死。公元1493年,淮河流域天降的一场大雪,竟然从当年的九月份,一直下到第二年的二月份才慢慢停了下来。洞庭湖水面整个变成了“冰陆”,车马畅通无阻,任由踩踏,犹如陆地。

另外,我国历史上,除了这四个寒冷期之外,还有四个温暖期。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论述,第一个温暖期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期这一段。第二个温暖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也就是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第三个温暖期,是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也就是隋唐时期。期间公元650年、678年、689年这三年的冬季,长安城内,既没有下雪,也没有结冰。第四个温暖期,是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安宫作《春游》:“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可见当时的气温有多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寒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寒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世界十大寒潮_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还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