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有哪些文化历史?
诸暨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诸暨市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文化名城和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中,古建筑是诸暨市的一大特色,包括南宋时期的鱼跃楼、滕王阁等,明清时期的龙泉桥、红卫桥等。此外,在诸暨市还可以游览到古老的村落、庙宇、古镇等传统民俗文化景点。
诸暨人地域性为什么那么强?
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性格,与诸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诸暨是古诸暨国、古越国都城。夏帝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封庶子无余到诸暨,与原先生活在此的诸暨国土著共同建立了越国,定都于今诸暨阮市、店口一带的埤中。一说无余先定都会稽,后迁都埤中。不管哪一说,古越国创建伊始曾建都埤中,是无疑的。埤中都城大约经历了10余代君主,周灭商之后,越国迁都今诸暨枫桥、赵家一带的大部,也经历了大约10余代君主。勾践之父允常在位时,建都于今牌头、安华一带的勾乘,这是越国第三次建都诸暨。在此期间,允常、勾践父子不但奠定了霸业基础,而且揭开了吴越战争的大幕,书写了震撼春秋的重要历史篇章。
宋室南迁时随同迁移的北方豪族士人不仅仅迁到诸暨,同时迁到了杭州以及周边地区,那么,为何唯独对诸暨的影响那么大,乃至成为影响、重铸地域文化性格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第一个背景密切相关。一个县域有着数百年、近千年国都的历史,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古诸暨国、古越国之所以选择定都于斯,肯定是看中了这里独异的地理环境,那么多宋代豪族士人看中这里,也肯定有着与之相通的目光和思维。诸暨四周群山怀抱而内蕴盆地湖田,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其文化性格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固性,可谓千年不易,南宋豪族士人迁入后带来新的文化气息,两者达到某种默契和共鸣,继而融为一体,形成兼取南北之长的文化性格特征,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诸暨有什么雅称?
西施故里。
诸暨是浙东南和浙西北丘陵的交接地带,四周群山环抱,间有北向开口通道式盆地。东邻嵊州市,南交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西靠杭州市桐庐县、富阳区,北接柯桥区、杭州市萧山区。
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王政二十五年,设诸暨县,属会稽郡。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
诸暨特色?
西施团圆饼
诸西施团圆饼以纯正精细的面粉或荞麦粉作皮子,用山地土产香脆萝卜、青葱、香椒与鲜猪肉拌和为馅,手工包制而成的一种扁圆饼子。以文火煎烤而食,其味爽而不腻,辣而不重,又香又鲜,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为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每每成为席上头道菜肴。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游玩,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
西施舌
在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糕点师用吊浆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水磨粉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型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 相传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当地厨师给他做了这道菜,由于此菜美味非同凡响,加上汤汁腻滑品质爽口味道鲜美,令唐玄宗吃后连声叫好,招来厨师问其菜肴来历与名称,厨师是个不擅长作文的秀才,见牙蛤汤菜里有辅料鹅舌,加上诸暨苎萝村美女西施天下皆知,便急中生智说是“西施舌”,令唐玄宗大为满意,西施舌便由此而流传。
香榧
同山烧
清香型白酒,因产地在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而得名,素有“江南小茅台”之称。同山烧以诸暨特有的高脚拐糯高粱为原料,取同山镇上汲龙水酿制而成,因地处盆地,常年恒温窖藏,因此酒质清澄,口感甘洌,其中尤以同山醉美,被称为南派清香典范。同时,虽然同山烧是一种白酒,却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酒色红润,倒在杯中,恰如红玉入尊,因此也享有“酒中君子”之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诸暨历史文化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诸暨历史文化分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