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正月十五“叼灯盏”的习俗吗?

答:要问起正月十五的风俗,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是吃元宵、闹花灯,这 几乎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习俗。可是,你知道吗?在宁夏南部山区还有 一种别样的风俗,它叫“叼灯盏”。“灯盏”是类似窝头的一种荞麦面食。 正月十五这一天,山村的妇女们就围着锅台蒸灯盏。灯盏形似元宝,拳 头大小,中间捏出一个小窝儿,里面用来放胡麻油。还有捏成十二属相 的。临近傍晚,女人们在“灯盏”的小窝里盛满香油,用灯芯草缠些棉花 作捻子,放在灯盏的小窝里,一盏盏的点亮。然后,分别放在堂屋、灶房、仓房、圈棚等处,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夜的前半夜,家 家都不闭门户,只等别家的孩子们来“吁’灯盡。如果谁家的灯盏被叼走 得多,象征着谁家的人气旺盛,一年吉利。天黑了,村子里影影绰绰蹿动 着许许多多小身影,那是“叼”灯盏的孩子们。入夜了,人们又都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灯盏,大家说 着笑着,看谁的灯盏亮,灯花大。传说灯花儿最大的,这个人一年挣的 钱最多。油烧干了,大家就一起吃灯盏。倘若这一天有满天纷扬的大 雪,那是最好的兆头了,当地的谚语说:“正月十五雪打灯,一年庄稼准 保成。”

正月十五端灯盏什么意思?

端“灯盏”是农家过元宵祭神的一种形式,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老家的“灯盏”是用蒸熟的黏黍面做成的。先把黏黍面在锅里像蒸馒头一样蒸成“黏窝窝”,再垫些面粉揉衮成纸杯大小的圆柱,在顶端边沿一圈捏上花边,中间捏一个凹窝,插上用麦秸穗头缠绕棉花浸香油做成的灯芯,就做成了“灯盏”。

根据灯盏点放位置和含义不同,还有形态各异的“灯盏”。如“十二月灯”,“青蛙灯”,“鸭子灯”,“小鸡灯”,“刺猬灯”,“龙灯”等等。这些不同形状的灯都是在正月十五晚上点燃后,送到各个地方,供奉各路神仙,祈求赐祥降福。这就是儿时正月十五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俗—点“灯盏”。

怎么蒸灯盏?

要蒸灯盏,首先需要准备好灯盏和蒸锅。将灯盏清洗干净,用刀刮去表面的毛刺和污渍,然后放入蒸锅中,注意不要让灯盏相互接触或重叠,以免影响蒸熟的效果。

接着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加热至水开后,将火调至中小火,继续蒸煮约15-20分钟,直到灯盏变软变透明,熟透即可。取出后可以配上花生酱、糖水或其他调料食用。蒸灯盏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握,要避免过度蒸煮或不足蒸煮,以保证灯盏的口感和营养。

面灯是哪里的风俗?

        泰安宁阳地区。

       每到元宵节蒸面灯是泰安宁阳地区的习俗,面灯也叫面盏、棉花灯,一种元宵节面食,传统岁时风俗。是用面粉做的各种形式的灯盏,用食用油作燃料,多用谷物秸杆缠上棉花做灯芯,故称棉花灯。每盏面灯的边缘捏上12个褶,一盏灯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月份,12盏面灯代表一年12个月,遇到闰年,多加一盏灯,纵然社会高速发展,但传统的东西深植人们的心中。在宁阳地区一些农村人们追寻传统年味的心没有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吃灯盏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吃灯盏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你听过正月十五“叼灯盏”的习俗吗 吃灯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