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名言?
1、此仇若除,死则无憾。
2、必死则生,必生则死。
3、今臣战船,尚存十二。
4、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了。古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今我们只能以决死的意志来保卫国家了!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리순신;英语:Yi Sunshin/Lee Sunshin,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朝鲜王朝中期武臣,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李舜臣出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后迁居忠清道牙山。万历四年(1576年)中武科,在咸镜道、忠清道、全罗道等地任职,后经柳成龙举荐而出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万历二十年(1592年)爆发日本入侵朝鲜的“壬辰倭乱”,李舜臣与元均、李亿祺等四次出海打击日军,取得了以闲山岛大捷为代表的一系列胜利。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升任三道水军统制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朝鲜宣祖中日本反间计而被革职逮捕,不久获释,成为普通士兵。同年秋,因朝鲜水师被日军击溃而官复原职,重建水师,取得了鸣梁海战的胜利。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联合明军邀击回国日军的露梁海战中,李舜臣中弹牺牲,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谥号忠武,追赠德丰府院君,策“效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立忠愍、忠烈、显忠等祠奉祀。遗著及相关记录被整理为《李忠武公全书》。
20世纪以来,随着朝鲜半岛民族主义的兴起,李舜臣与乙支文德、姜邯赞被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受到朝鲜半岛人民的极高崇敬。
中国第一次扬国威的战争?
历史上,中国经历了无数战争,其中日本更是几次入侵中国,给中国人民带去了无数伤痛。但是他们每一次的侵略和试探,都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浴血抵抗。四百多年前,中国的明朝政府就在朝鲜挫败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明万历二十年,日本悍然入侵当时中国的属国朝鲜,当时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名义上统一日本后,就做起了后世无数侵略者都在做的美梦,征服中国。他曾狂妄自语:数年之内,誓将唐(大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于是在公元1592年,十几万日军越过对马海峡,踏上了中国的属国,朝鲜的土地。
朝鲜军队缺乏训练,迅速溃败,短短数月,全国八道就丢了七道。朝鲜国王李忪向明朝政府求援,于是在1592年到1598年这六年中,明朝先后两次派兵援救朝鲜,最终,日本野心家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病死,日军全线撤退,在他们撤离朝鲜的时候,被明朝和朝鲜联军堵在了露梁海。
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军队和日军的第一次硬碰硬的交手,露梁海战更是终结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战。
这场战斗中有今天朝鲜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带领的朝鲜海军和明朝将领陈璘和邓子龙率领的明朝海军。对手是小西行长率领的日军。
日军为了保命,穷尽力量拼命突围,而明朝联军的包围圈则牢牢的钉在原地,誓要把这些日军全部歼灭。但是在日军的拼死突围下,包围圈被突破一个口子,明军将领邓子龙亲自带战船堵上了缺口,自己却被大量日军包围,部下劝他弃船,但是这位70岁的将军大声说:此船即我守之土!
在大量日军的围攻下,邓子龙的旗舰着火下沉,邓子龙将军壮烈殉国了。而朝鲜的传奇将领李舜臣也在激战中中弹,英勇牺牲了。在日军看来,明朝联军主将战死,应该很快退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舜臣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舜臣世界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