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有哪些民俗?

  威海民俗风情

  过年:在威海,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馒头,威海方言叫“大饽饽”。过大年,蒸饽饽,期盼来年的日子蒸蒸向上、红红火火。

  大饽饽是用最精的白面,加上鸡蛋和糖,放上最好的引子,配上巧妇的精湛手艺制作而成的。最大的饽饽,一锅只能蒸一个,被称之为饽饽中的巨无霸。

  饽饽在锅里蒸裂了口,才算是上品,意思是饽饽笑了,预示着来年笑口常开,吉祥如意。出锅后的饽饽,还要用筷子蘸着红染料,盖上红彤彤的印记,饽饽立马就有了精气神。

  威海地区逢年过节有“闹秧歌”的习俗。尤其是春节期间,大秧歌更是必不可少的。大秧歌闹起来的时候,遥看恢弘豪放,近看节律紧凑,像行走的乐队,像高歌的方阵,像气派的大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庆典的祥和氛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传统的大秧歌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面是执事部分,中间是舞队部分,后面是自由舞部分。其它形式还有跑旱船、耍龙灯、骑黑驴、踩高跷、舞狮子、唐僧师徒取经、猪八戒背媳妇等,也经常出现在大秧歌队伍中。威海大秧歌现时有所改革,前面的执事部分现多以彩车代替,彩车载着锣鼓开道;中间舞队部分中的鞭舞现已很少见,花鼓和彩扇居多;后面自由舞部分中的一些套路还在,内容在变革,以宣传移风易俗题材为多。威海大秧歌这古老的民俗艺术,正以时代气息为养分,散发出新的魅力。

  结婚:

  在威海,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结婚时送喜饼是必须的一项内容。在威海以及荣成、文登、乳山等地,喜饼有“媳妇饼”“被窝饼”“抓果”“体己干粮”等不同的称呼,并且其制作工艺、形状、风味也都不同:乳山的喜饼最大,荣成的喜饼虽然最小但用油最多,滚边的文登喜饼最好看,威海市区的喜饼则是方方正正的大“抓果”,可谓各有各的“喜滋味”。

威海文登定亲风俗?

文登定亲选日子

结婚日子由男方选定,谓之“择好日”。将选定的婚嫁“好日”送至女方家以征求同意,俗称“送日子”。境内各地多在“送日子”的同时向女家送聘礼,俗称“下彩礼”“送彩礼”。旧时,富裕之家彩礼丰厚,金银首饰、钱币、布料、小麦、全猪、全羊无所不有;而贫寒人家用作彩礼的不过是一两块做衣服的布料,所以一般百姓又称下彩礼为“送衣裳面儿”。

北方习俗有哪些?

北方的习俗太多了,我不知道你想要知道的是北方哪个节日的习俗,还是哪个节气的习俗谢谢都是不一样的。

以二月二为例吧,不知道南方有没有二月二,在我们这里二月二是很隆重的节日,俗称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最重要的习俗是剃龙头,一般春节前大家都会理发,烫发,到正月里是不可以理发的。(据说正月里理发,死舅舅。)所以一整个正月都没有理发,大家都等待着二月二剃龙头。二月二还有一个习俗是吃属相头。一般元宵节除了吃汤圆之外,还要提前蒸一锅属相馒头,家里人属什么就蒸什么,到元宵节的晚上点燃蜡烛照亮属相。等到二月二这天要把自己的属相头吃掉。这就是我们山东威海的二月二习俗。

北方的习俗比南方还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

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威海家长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威海家长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登有哪些民俗_威海文登定亲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