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家乡的风俗500字

范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范文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开门响习俗的由来?

开门炮是汉族传统年俗。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

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把夜空映的五彩缤纷。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开门炮的由来:在洋溪流传着一个关于“开门炮”的故事。说是村内有一个穷人由于连年不顺,在除夕夜这晚为来年营生无着落而苦闷睡不着觉,于是在半夜到屋外放起鞭炮来。

村里人都被吵醒了,放炮声吵醒附近的邻居,邻居们出来查看究竟,发现是穷鬼起来放炮,都说:“穷鬼起来了?!”“穷鬼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放鞭炮了?!”。

结果,从那年开始,穷鬼真的“起来了”,遇到了贵人,做起了生意,家产日盈,彻底告别了贫穷。

这个当年的穷人认为是得了左邻右舍的“好口彩”,而乡人们则认为那是穷鬼在正月初一一大早就起来放鞭炮,才发家的。

于是,从那以后,大家都在正月初一争相起早放“开门炮”,希望来年能发家致富。

陕北地区的人放开门炮,还有一层深意。

开门响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习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开门响习俗由来的一种解释:

根据传统的说法,开门响起源于古代的驱邪避凶的信仰。相信在每年的除夕夜,恶灵和邪恶的力量会在人间肆虐,为了保护家庭免受邪恶侵害,人们开始采取各种方式来驱逐恶灵。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开门响来驱赶邪恶的力量。

开门响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在除夕夜或新年的时候,人们在午夜时分敲锣打鼓、放鞭炮、敲击锅碗瓢盆等制造噪音。这些噪音被认为可以吓跑恶灵,保护家庭平安。

此外,开门响也有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响声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因此,通过开门响,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接好运和福气。

总的来说,开门响习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驱邪避凶信仰,人们通过制造噪音来驱赶邪恶的力量,保护家庭平安,并希望带来好运和吉祥。这一习俗至今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保留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门习俗日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门习俗日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开门响习俗的由来,开门习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