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甲骨文著称的“甲骨四堂”,指的是哪些人?有何依据?
感谢您的邀请。
我个人最近一直在整理这些内容。正好可以对应的回答您的答案。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一、鼎堂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1928年6月,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一天,在东京的一个书店,他买到了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一书,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他曾回忆说:“在当初,我一接触甲骨文时,那是一片墨黑的东西,但一找到门径,差不多只有一两天功夫,便完全解除了它的秘密”。后来,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晚年,主编的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句话概括甲骨四堂的贡献?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甲骨文专家有哪些?
甲骨学从西元1899年发现至今,不过一百年左右,甲骨学也未满百年。这一百年中的前四十年是甲骨学的奠基时期,许多研究方法及开创性的论点,至到今日仍经得起考验。
1939年,出现了“甲骨四堂”的佳话,归纳了奠基时期四位甲骨学者的贡献:
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
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
彦堂(董作宾)压其时代,
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
刘鹗(1857--1909)。王懿荣在发现甲骨后一年,便因八国联军没入北京,以京师团练大臣的身份,因而投井自条。王懿荣死,部分甲骨归好友刘鹗所有,他自己也波藏了五千片左右的甲骨,在西元1903年,刘鹗将收藏的甲骨精选一千多件拓印成书,是为第一本将甲骨着录出版的书籍《铁云藏龟》。
在这本书籍中,他正确把认识到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也尝试着认字,在他所认出的44个字中,有34个字认对了,其中十九个是干支、两个是数字。但因古董商朦骗,他误以为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
孙诒让(1848---1908)。第一位真正对甲骨学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孙诒让。字仲容,一名征君,浙江瑞安人,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着有《周礼正义》,是《周礼》集大成的著作。
罗振玉(1866---1940)。直到罗振玉,甲骨文的内涵才逐渐清晰。罗振玉号雪堂,晚年自号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他以办报的财力收罗骨,一共购藏三万多片,并在1913-1916年间出版了四本书籍:《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阴墟书契后编》。罗振玉又精于文字考释,并且审释出商王名号。确定甲骨文为商王室遗物,并打探出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在河南安阳,甲骨文的真实面貌乃浮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甲骨四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甲骨四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