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来历20个字?
压岁钱,在年节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是中国传统习俗。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压住邪祟、能保平安,所以起初也叫压祟钱。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祟”的小妖,喜欢在除夕之夜出来危害孩童。父母们便在除夕之夜点灯不睡守护孩子,称为“守祟”——这也是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当时浙江嘉兴地区有一户人家,守岁时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小妖来正准备靠近时,红纸中的铜钱突然闪出道道金光,小妖受伤而逃。此事迅速传开,并在此后为人们所争相模仿,都用红纸包铜钱给孩子护身。这种钱就被称为“压祟钱”,因为谐音,后逐渐成为“压岁钱”。
除了民间传说,在现存文献记载中,可考的压岁钱风俗起源较早,汉代的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被看作是最早的压岁钱。这种钱是专门为了给孩童佩戴而铸的饰品,外观像钱币的模样,上有各种吉祥文字和图案,但并不是流通的货币。据南宋文学家岳珂(岳飞之孙)的《桯史》记载,宋神宗时,有一年的元宵之夜,枢密副使王韶五岁的幼子在被绑匪掠走的途中,恰巧遇到一辆皇家马车经过,他大声呼救,并最终得救,同时还被马车带回了宫里。宋神宗知道此事后,非常喜欢他的聪慧机敏,专门赏赐他“压惊金犀钱果”。压惊金犀钱果的来历,源于古时的传说,有一种叫“年”的凶兽,常在除夕夜跑出来危害人间,人们为了守卫家园,就燃放烟花爆竹将其吓跑。同时会制作可口的食品,来安慰幼小的孩童,用以压惊。后来,这些可口的食品慢慢变成了钱币,到宋朝时,有了固定的称呼,就是压惊金犀钱果。宋神宗赏赐压惊金犀钱果的事流传开后,人们竞相模仿,后逐渐改称“压岁钱”,并成为年节时的一种习俗。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的记载,明清时期压岁钱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另一种是长辈直接给小孩钱。长辈们会将100文铜钱用红纸包上给晚辈当压岁钱,寓意长命百岁,此习俗一直流传至民国时期。到民国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用崭新的连号纸币做压岁钱,寓意连连高升、连连好运。
小孩满百日有什么习俗?
1、 姥姥挂线 :在吉林地区,宝宝的百天必须在姥姥家过。并且由姥姥亲手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些铜钱带回家去,这里有长命百岁的意思。
2、 百日宴席 :给孩子过百天要大办酒席,亲戚朋友们都会前来吃饭带着礼金并且送上祝福。
3、 五毒兜兜 :在河北农村,有给小孩过百岁穿五毒兜兜的习俗。所谓五毒兜兜,就是在婴儿贴身穿的小兜兜上用彩线绣上五种毒虫,在兜兜的左上角或右上角,还要绣上一个小葫芦,葫芦嘴儿朝着五种毒虫。
4、 送礼讲究 :如果送礼物的话,以长命锁、金手镯和银手镯为主寓意富贵吉祥。宝宝的亲姨和亲姑最好送给孩子亲手做的衣服。布料由姨家出,做活由姑家出,这样的孩子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是比较好养活。不过现在除了上了岁数的老人,一般年轻人都不会这么做了,因为很少有人再会针线活,所以心意到了就好。
5、剃胎毛:在传统习俗里,还有给百日宝宝剃胎毛,胎毛做成笔,那是既有纪念意义,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纪念品。也有将理下的胎发留下一些装在一个缝好的口袋里,做为宝宝日后压惊用。
6、百天照:即使各地风俗再不同,百天照也绝对是现如今宝宝过百天的必须庆典之一,而且随着年轻父母们越来越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晒娃,宝贝的百天照也被做成了各种小视频来分享出来,显得更加有趣可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压惊习俗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压惊习俗来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