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守承诺的历史故事?
曾子杀彘【zhì】作者: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做人,为什么要信守诺言呢?求答案?
生活回放上课说话一直就是小山的坏毛病,老师已经批评教育多次了,还是改不掉。有一天,小山连续被几个科任老师批评,并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小山深感“罪孽深重”,还没等到老师开口,他就哭哭啼啼地“认罪”,苦苦哀求老师的原谅,而且一再保证不再犯了。其实这对小山来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犯错误,他都会保证,但每次保证以后他都会犯,说话不算话,他已经渐渐地失去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了。那么,小山
做人
失败在哪里呢?指点迷津古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讲信用守诺言,一直是我们先辈信奉的传统道德之一,是我国人民在人际交往中弘扬和遵守的格言。其实,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是把信守诺言作为人际交往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道德准则。人们常常把“一诺千金”、“黄金诺”等美名给讲信用、守诺言的人。可见信守诺言的可贵。那你就成了不守信用的人,被人们鄙视乃至唾弃。所以说,诺言是一个人价值和人格的体现。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要对人随便许诺,而诺言的内容一定要以不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
其次,信守诺言是尊重人的表现。这里的尊重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尊重自己,是因为用自己的行为来实践自己的诺言,是尊重自己的价值的行为。二是尊重别人,是因为自己许下的诺言在通常意义上对别人有帮助,所以,实现了诺言也就帮助了别人。
再次,遵守诺言是赢得友谊的重要途径。而诚信是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一个人讲信用,重诺言,是待人真诚的具体的表现,是以心换心,取得朋友和同志的友好的实际行动。很能想象,一个出尔反尔,食言而肥的人会是一个令人信赖的朋友。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信守诺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和修养。在平时,要从我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守诺言的小故事有哪几个?
尾生故事始于《庄子·盗跖》篇:“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
曾参的妻子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曾参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去杀猪给你吃。"儿子果然乖乖地回家了。等她回到家里,就看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想安抚儿子罢了,和孩子不用这么计较。"但是曾参不同意:"怎么能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呢?孩子现在还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他一定有样学样。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不守信用,而你不遵守约定,就会让孩子对你这个母亲失去信任,教育孩子可不能这样做。"说完之后,曾参就把猪杀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信守承诺的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信守承诺的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