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最低气温纪录?
1991年,-32摄氏度
武威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气温日、年变化大;降水较少,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无霜期较短。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等。年平均气温7.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32.0℃(1991年12月27日凉州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4℃,极端最高气温41.7℃(2010年7月30日民勤县)。平均气温年较差29.4℃,最大日较差32.3℃(1965年3月15日民勤县)。无霜期年平均171天,最长达212天,最短为11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76.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2163.6毫米,年平均降水量212.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65天,最多达125天(2010年古浪县),最少为24天(1997年民勤县)。极端年最大雨量273.5毫米(201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25.8毫米(196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武威的海拔最高的地方?
乌鞘岭,相比国内连绵起伏的群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从地理意义、交通意义和战略意义来讲,乌鞘岭却是中原大地通向西北边疆路途中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
今天的文章,将带你一起了解乌鞘岭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山脉。
在西部的连绵大山中,有一座乌鞘岭
季风尽头的地理分界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是祁连山东延冷龙岭的分支。山上的年均气温在零下2.2摄氏度左右,气候变化无常、环境极为恶劣。
乌鞘岭与甘肃
由于山上光秃秃不长草,时常白茫茫一片雪,故被当地的藏族群众称为哈香聂阿,意译过来即“和尚岭”,相传这一叫法最早则来自于突厥语。
冰冷的山顶
但是有只小狐狸
从太空俯瞰这一地区,我们便能逐渐发现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山脉,为何有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意义:乌鞘岭的山麓青草幽幽、植被丰富,加上++的灰黑色山体,在南北两面萧索的植被衬托下,青黑色的轮廓自然而然将所在地域分隔开来——乌鞘岭的南面是黄土丘陵广布的陇中高原,北面则是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等相扼而成的河西走廊。
从大漠绿洲到高原河谷
中间横亘着乌鞘岭
广义上的乌鞘岭包括代乾山、雷公山和毛毛山。雷公山、代乾山同祁连山东部的主干山脉相接,其中代乾山的最高海拔达4326米。乌鞘岭向东经毛毛山、老虎山延伸数十公里后,则进入了黄土高原,这就是地理测绘和人文社科领域常涉及的乌鞘岭的概念。
虽然乌鞘岭没有青藏高原上动辄4500米以上的群山高大,但是相比南北2000米左右的海拔来说,乌鞘岭的相对高度还是较大的。
历史上兰州地震过吗最大的震级是多少?
′兰州历史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最大震级记载不详。有记载的主要有:
——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二月戊午,陇西郡清水、甘谷地大震。七月乙酉,秦州、兰州再震。山崩地裂,水泉涌出,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震动京师。……兰州、陇西、临洮城垣倾倒,官署、屋宇均损坏,压杀人众,年余方止。(《汉书·元帝纪》)
——汉和帝永元五年(93年),二月戊午,兰州、秦州地震,山崩地裂,河决泉涌。(《后汉书·和帝纪》)
——汉顺帝永建三年(128年),二月乙亥,金城、陇西、京城(即洛阳)地震。城郭、屋室多坏,压杀人,二郡山岸崩,平地陷落。(《后汉书·五行志》)
——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夏四月丁丑,凉州地震,浩门(即今永登县河桥镇一带)山崩,水涌出。(《郑氏通志·灾异》)
——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五月,苑川(今榆中县夏官营一带)地震裂,百草皆自反。(《晋书·乞伏乾归传》)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秦陇、金城地震,城坏。(《宋史·郑骧传》)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春,闰三月,东都地震,继而兰州地大震,山摇地裂,山下麦苗皆在山上。(宋《通鉴》)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秋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兰州尤甚。兰州等6城毁坏,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有裂数十丈者。(《宋史·五行志》)
——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十月庚午朔(初一),兰州、庄浪卫(今永登县)地震。十月十一日屡震,坏城堡、官民庐舍,压死男女200余人,马骡牛羊800有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威凉州历史文化纪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威凉州历史文化纪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