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离别后又重聚的例子?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 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

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中国古人的逐月故事?

古人视月为友,月亮曾经分享了古人的快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赏月岂能无酒?酒、月、诗构成了一幅唯美唯纯的画卷,花间月下,举杯邀月,何等浪漫;月亮曾经承载了人类多少相思,“明月千里寄相思”,相思难奈之时,祈求明月寄托,爱情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在呢?

通讯手段发达,相思时一个电话即可互诉衷情,爱情不再令人充满期待;月亮曾经融入了古人闲适宁静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幽美的情境,陶然自得的心情令人神往;月亮曾经见证了古人的愁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淡淡乡愁、人生前途的郁闷、情人的离愁别绪,在对月的倾诉中得到理解甚至月缺月圆的回应,心情也释然;月亮更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中团圆的使者,中秋赏月家人团聚是人生一大乐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的阴晴圆缺映照了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啊,古人与月的故事太多,为什么?

我疑惑不解,月亮在古人的心目中到底占据了怎样的位置?才能够留下月与人绵延不断的情感纠缠,才能惹得文人才子留下不朽的名篇佳作,才能给后人留下“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才能够留下“二泉映月”的千古绝唱……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吟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千多年后,当时的今人已成古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还在,浪漫已不再来。

中秋节合家团圆与历史上哪个制度?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

散的典故?

"散"这个汉字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多种含义,其中散的典故主要与以下两个成语和一个历史事件有关:

1. 破镜重圆:破镜重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这个成语源于《后汉书·杜根传》中的一个历史事件:东汉时期,杜根被宦官迫害,不得不逃离京城。后来,在一个小酒馆里,杜根和失散多年的妻子偶然相遇,他们发现酒馆老板的女儿就是失散的妻子,从此破镜重圆,夫妻团聚。

2. 藕断丝连:藕断丝连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夫妻分开后仍然有感情牵连,难以彻底割舍。这个成语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仍然思念着她,尽管他们已经分离,但情感上仍然藕断丝连。

3. 李后主破镜重圆:这个典故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与爱妃赵飞燕失散后,破镜重圆的故事。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与赵飞燕感情深厚。然而,南唐灭亡后,李煜被迫投降,与赵飞燕分离。后来,李煜重新掌握实权,与赵飞燕破镜重圆,但最终南唐还是灭亡了。

这些典故传达了对美好感情和团聚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捉弄的感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团圆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团圆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离别后又重聚的例子_中国古人的逐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