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名词解释?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龙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龙山文化最早因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距今4900年至4100年前。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
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在龙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黑陶制品了。黑陶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地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龙山文化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形成期。
山东最古老的文物?
出土自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的红陶兽形壶。
作为5000多年前的实用性器皿,这件红陶兽形壶不仅展示了先民制陶工艺的先进性,还是仿生艺术加工的开山之作,整个作品对于动物特征的拿捏和比例结构的把握,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实在叫人惊叹!
最早的陶器也叫做什么陶?
最早的陶器也称软陶。
软陶:
软陶的兴起缘于二战以后,从那时起,欧洲人就开始玩这种低温聚合粘土了,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980年代,最初流行是在台湾地区。“软陶”这个称谓就是沿袭了台湾的叫法。20世纪30年代,当德国雕塑家创造这种材料时,由于它是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
图样像千万种花一样缤纷灿烂,软陶的多变特性,又成为启发创造思考、培养文化气质的教材,可充分满足人类的创造欲望,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欧洲地区后来传进美、日。直到今天,软陶仍是手艺界DIY的最爱。
不同颜色的土可以聚合、塑造成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样和形状,有人预测,软陶将是21世纪最迷人的工艺材料。
叫黑陶
它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被称为原始陶器或原始陶。这些陶器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技术制作而成的。
原始陶器通常是由粘土制成,经过简单的塑造和烧制而成。这些陶器在古代人类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于储存食物、盛装液体、制作器皿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和改进,出现了更加精细和复杂的陶器类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制陶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制陶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