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唐宋元明清历史小故事?
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了兄长后逼父李渊退位,登基称作唐太宗。
二:安史之乱。
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假借平判,率军出城,被部下拥护成功逼宫。
四:下陈州,包公陈州放粮救驾李娘娘,揭开狸猫换太子真相。
五:忽必烈,忽必烈联宋抗金,强大后灭了南宋后金改朝元朝。
六:朱元璋,造反成功做了皇帝。
七:燕王造反,燕王朱历燕京造反杀了皇帝朱允炆迁都北京。
八:李自成,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梅山,李自成改国号大顺朝。
九:雍正,雍正在九子夺嫡胜出后做了皇帝。
十:溥仪,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清王朝灭亡,改为中华民国。
1、李白砚乡游踪。
2、赛金花抛砚保文物。
3、虚谷异乡得歙砚。
4、纪昀玩砚改诗词。
5、徐霞客喜得歙砚。
6、李时珍采药得歙砚。
7、屈原投江。
8、伍子胥尸体投河
9、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10、清平大小和卓之战,是清朝重大事件之一,这是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最后一役。
唐代:武则天篡位
宋代:文天祥起兵
元朝:忽必烈开疆拓土
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
明朝:郑成功++++
清朝:林则徐虎门销烟
清朝:郑板桥高风亮节
清朝:乾隆下江南
清朝:嘉靖帝抄和珅家
清朝:康熙平三藩
唐朝到明朝古代丝绸之路路线的发展演变特点?
丝绸之路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这本书,已经有很多人看过了。近些年当年明月凭借这本书一举出名,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明朝的历史。但是,《明朝那些事儿》够严谨吗?它究竟算是小说还是历史呢?今天,就带大家来梳理一下这本书中严谨和纰漏的地方。
在谈作品之前,一定要先说一说作者当年明月,当你了解这个人后,你也就了解了写作的背景,对整本书的认识也会有个大体掌握。当年明月,取自“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本名石悦,1979年生人,在职大学学历,曾经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现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可见作者其实并不是专业的历史的从事者,也是业余时间进行创作,但凭借其对历史的热爱阅读整理了所有的相关书籍,在书籍的内容上大多忠于《明史》。
而公务员的工作让其对政治及经济制度有更深的见解,这两点在整本书中贯穿前后,让大家能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官场。同时他以其理性又贴近人心的方式着重描写人物,开创了历史的第四种记录方式,与其工作的严谨性也不无关系。先说其严谨的地方,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当年明月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提醒读者,此段是引用了哪里的材料,此观点是不是他的个人猜测,这里还有别的可能,等等。这不仅是作者本人的写作操守,也为这本书奠定了严谨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到明朝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到明朝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